【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压吸铸,特别是涉及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真空悬浮熔炼技术与负压吸铸技术相结合已然成就了一种新的铸造方式。真空悬浮熔炼是在抽真空后在真空或充惰性气体环境中对金属进行熔炼,使金属熔液达到预定的浇注温度,在熔炼过程中,金属受到周围感应线圈的加热而熔化;负压吸铸是在真空悬浮熔炼达到预定条件后,增大二级线圈功率使坩埚底部冷壳熔化,导流管通道打开,此时开启吸铸泵为高温熔体施加压力,高温熔体在负压环境下(即低于大气压的环境)经由坩埚底部导流管流向模具。
2、对于上述真空悬浮熔炼技术与负压吸铸技术相结合的吸铸方式,负压吸铸产生负压真空的方式,均采用吸铸泵配合吸铸阀的方式,吸铸时提前开启吸铸泵,当检测到金属液流向下流动后,开启吸铸阀,对金属液进行吸铸,但是受吸铸泵抽速的限制,吸铸泵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大的负压力,吸铸负压小也会显著降低高温熔体的流动充型效率,从而降低负压吸铸铸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负压吸铸的方式无法在短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1)、熔炼组件(2)、吸铸真空泵组(3)以及一端连通于所述吸铸真空泵组(3)出口端的一号吸铸阀(31),所述模具组件(1)呈上下开口结构,熔炼组件(2)位于所述模具组件(1)的正上方,且所述熔炼组件(2)呈下开口结构并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上开口;所述一号吸铸阀(31)的另一端连通有负压室(4),所述负压室(4)连通有吸铸阀组(5),所述吸铸阀组(5)包括一端连通所述负压室(4)的二号吸铸阀(51)和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吸铸阀(51)的软管(52),所述软管(5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下开口,所述负压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1)、熔炼组件(2)、吸铸真空泵组(3)以及一端连通于所述吸铸真空泵组(3)出口端的一号吸铸阀(31),所述模具组件(1)呈上下开口结构,熔炼组件(2)位于所述模具组件(1)的正上方,且所述熔炼组件(2)呈下开口结构并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上开口;所述一号吸铸阀(31)的另一端连通有负压室(4),所述负压室(4)连通有吸铸阀组(5),所述吸铸阀组(5)包括一端连通所述负压室(4)的二号吸铸阀(51)和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吸铸阀(51)的软管(52),所述软管(5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下开口,所述负压室(4)的内腔容积大于所述模具组件(1)和所述吸铸阀组(5)内腔容积总和的2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组件(2)包括固定安装的坩埚底座(21)、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底座(21)上侧的坩埚(22)、绕于所述坩埚(22)外侧的一级线圈(23)、竖向安装于所述坩埚底座(21)的导流管(24)以及位于所述坩埚底座(21)内并绕于所述导流管(24)的二级线圈(25),所述导流管(24)的上端连通所述坩埚(22)内侧,且下端向下伸出所述坩埚底座(21)并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上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组件(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底座(21)下侧的透射板(26),所述透射板(26)竖向贯通开口形成漏孔(261),且一端横向开口形成连通所述漏孔(261)的透射孔(262),所述漏孔(261)的下侧连通所述模具组件(1)的上开口,所述导流管(24)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漏孔(261);所述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6),所述超声波传感器(6)的发射端正对于所述透射孔(262),且所述超声波传感器(6)通信连接于所述二号吸铸阀(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6)配置有密封盖板(61),所述超声波传感器(6)安装于封闭的所述密封盖板(6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瞬时负压自动吸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1)包括位置调节结构(11)和安装于所述位置调节结构(11)上的模具结构(12),所述模具结构(12)包括安装于所述位置调节结构(11)上的吸铸盘(121)和固定安在于所述吸铸盘(121)上的模具本体(122),所述吸铸盘(1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超,曹堂清,刘国伟,戈皓月,孙向阳,赵世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