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643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包括一衬底介质,在所述衬底介质底部构造二维光栅,该二维光栅通过呈正方形周期排列的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组成,其中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为尺寸不同的立方柱,且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各自形成的周期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偏移半个周期,在二维光栅的一个正方形元胞内,所述第一纳米柱有四个,围绕在以第二纳米柱为正方形中心的四个顶点位置;构造出的二维光栅,当具有正交偏振态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分束器时,TE偏振光传播到(0,±1)级次,TM偏振光衍射到(±1,0)级次,反之亦可,同时抑制零级(0,0)传输,实现偏振光的空间分束和高消光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偏振分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


技术介绍

1、偏振分束器的功能是将具有正交偏振态的入射光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类不同偏振(te和tm)光束。作为一类基本的光器件,其在光显示、光通信和光传感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典型的例子比如lcos光机系统。

2、传统的偏振分束器基于双折射材料实现,一般来说需要足够长的光传播距离以实现偏振光束的空间分离,因而器件体积大,难以集成,严重阻碍了光学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而基于一维衍射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尽管可以实现小尺寸,但只能将入射光在一维平面内进行偏振分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解决传统偏振分束器件体积大难以集成或只能在一维平面内偏振分束的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包括一衬底介质,在所述衬底介质底部构造二维光栅,该二维光栅通过均呈正方形周期排列的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组成,其中第一纳米柱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衬底介质,在所述衬底介质底部构造二维光栅,该二维光栅通过呈正方形周期排列的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组成,其中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为尺寸不同的立方柱,且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各自形成的周期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偏移半个周期,在二维光栅的一个正方形元胞内,所述第一纳米柱有四个,围绕在以第二纳米柱为正方形中心的四个顶点位置;构造出的二维光栅,当具有正交偏振态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分束器时,TE偏振光传播到(0,±1)级次,TM偏振光衍射到(±1,0)级次,反之亦可,同时抑制零级(0,0)传输,实现偏振光的空间分束和高消光比。p>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维光栅的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衬底介质,在所述衬底介质底部构造二维光栅,该二维光栅通过呈正方形周期排列的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组成,其中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为尺寸不同的立方柱,且第一纳米柱和第二纳米柱各自形成的周期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偏移半个周期,在二维光栅的一个正方形元胞内,所述第一纳米柱有四个,围绕在以第二纳米柱为正方形中心的四个顶点位置;构造出的二维光栅,当具有正交偏振态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分束器时,te偏振光传播到(0,±1)级次,tm偏振光衍射到(±1,0)级次,反之亦可,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陈阳曦贺良冬刘维娜周磊李辉范淑静谭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光学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