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电,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智能手表凭借其丰富的功能,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暴露出诸多局限性。这些装置仅将功能聚焦于电能传输,利用电磁感应或有线连接方式为手表补充电量,却完全忽视了表带卫生维护这一重要环节。在日常使用中,智能手表与皮肤紧密接触,长时间佩戴后,表带极易沾染大量汗渍、污垢,滋生细菌。若长期缺乏清洁与杀菌,不仅会降低佩戴舒适度,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等健康隐患。
2、目前市面上虽然存在一些专门用于表带清洁的工具,但它们通常需要用户手动操作,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此外,单独的清洁工具增加了用户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难以满足现代用户对便捷性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提到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
2、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包括有充电台、底座一、底座二和外框,底座一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包括有充电台(1)、底座一(101)、底座二(102)和外框(103),底座一(101)顶部右侧安装有充电台(1),底座一(101)右端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与之平行的底座二(102),底座一(101)与底座二(102)顶部均连接有外框(103),两外框(103)长度不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滑轨(201)、移动块(202)、滑块(203)、电动推杆(204)、清洁辊(205)、储液框(206)、伸缩管(207)、限位板(208)和动力组件,外框(103)内上侧均连接有滑轨(201),滑轨(201)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块(202),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包括有充电台(1)、底座一(101)、底座二(102)和外框(103),底座一(101)顶部右侧安装有充电台(1),底座一(101)右端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与之平行的底座二(102),底座一(101)与底座二(102)顶部均连接有外框(103),两外框(103)长度不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滑轨(201)、移动块(202)、滑块(203)、电动推杆(204)、清洁辊(205)、储液框(206)、伸缩管(207)、限位板(208)和动力组件,外框(103)内上侧均连接有滑轨(201),滑轨(201)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块(202),移动块(202)下部前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203),移动块(202)下部后侧安装有电动推杆(204),电动推杆(204)的伸缩杆与对应的滑块(203)固定相连,滑块(203)顶部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清洁辊(205),移动块(202)顶部后侧同样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清洁辊(205),且清洁辊(205)位于外框(103)上方,清洁辊(205)外侧均通过转动卡接的方式设置有储液框(206),外框(103)顶部靠近储液框(206)的位置分别连接有限位板(208),限位板(208)用于限制储液框(206)的转动,同侧的两储液框(206)下侧之间连接且连通有伸缩管(207),外框(103)内设有动力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侧的储液框(206)下端设置有加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佩戴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包括有齿条(301)、齿轮(302)、电机(303)、皮带(304)、滑杆(305)、复位弹簧(306)和滑轮(307),外框(103)内顶部连接有齿条(301),齿条(301)与对应的滑轨(201)相连,清洁辊(205)下端连接有齿轮(302),同一侧的两齿轮(302)分别与对应的齿条(301)相啮合,底座一(101)与底座二(102)之间设置有皮带(304),皮带(304)贯穿底座一(101)与底座二(102),左侧的外框(103)内左侧安装有电机(303),电机(303)与皮带(304)的左侧动力轮相连,左侧的移动块(202)与皮带(304)的后部分相连,右侧的移动块(202)与皮带(304)的前部分相连,皮带(304)后部分上位于底座一(101)内部的区域连接有滑杆(305),滑杆(305)与左侧的移动块(202)为滑动连接关系,滑杆(305)上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登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精灵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