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461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制成:太子参10份、茯苓10份、麸炒白术10份、薏苡仁30份、姜半夏6份、车前草30份、六月雪30份、落得打30份以及玉米须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优点表现在:优选各原料药及其重量配份比,以太子参为君药、益气健脾;以麸炒白术为臣,以茯苓为佐,健脾渗湿,与白术相配合;姜半夏燥湿化痰、米仁健脾;车前草、落得打、玉米须利湿消肿,六月雪清热利湿,舒筋活络。该方化痹健脾康肾,对于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疗效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技术介绍

1、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现状

2、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是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一种,指因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肾脏,导致尿酸代谢紊乱、肾脏损伤的病理状态。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糖稀或粘滞不爽,身体困重,面色萎黄;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轻度腰酸或腰部隐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的轻微肿痛。如不及时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最终可能造成浊毒内蕴,甚至是肾功能丧失。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步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高尿酸血症作为尿酸性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其发病率的升高也间接导致了尿酸性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中国成人患病率达13%以上,其中约20%-40%会发展成为尿酸性肾病。

4、尿酸性肾病的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

5、西医角度认为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引起的。进一步是因为尿酸代谢异常,即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间质或肾小管,引起炎症反应、纤维化,最终会导致肾功能减退。目前临床常用的西药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制成:太子参6-15份、茯苓8-12份、麸炒白术8-15份、薏苡仁25-35份、姜半夏5-10份、车前草25-35份、六月雪25-35份、落得打30-35份以及玉米须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太子参10份、茯苓10份、麸炒白术10份、薏苡仁30份、姜半夏6份、车前草30份、六月雪30份、落得打30份以及玉米须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脾虚湿热型尿酸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制成:太子参6-15份、茯苓8-12份、麸炒白术8-15份、薏苡仁25-35份、姜半夏5-10份、车前草25-35份、六月雪25-35份、落得打30-35份以及玉米须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太子参10份、茯苓10份、麸炒白术10份、薏苡仁30份、姜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