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454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19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及电池包。其中,电芯包括:壳体,一侧设有一对极柱;极组,设置于壳体内并设有一对极耳,一对极耳与一对极柱错位设置;极耳包括与极组相连接的本体和由本体的端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一对连接片,设置于极组上,用于连接极柱和极耳,连接片固定在本体和弯折部限定的空间内并与弯折部的下表面贴合。本技术的极柱与极耳错位设置,利用了壳体内部其他方向上的空间,缩短了极柱与极耳在连接状态下在壳体高度方向上占用的壳体内部空间,提高了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让电芯在相同的体积下能存储更多的能量。其次,极耳通过弯折部与连接片相连接,可以降低将极耳与连接片连接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芯中的连接片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芯的极柱与极组的极耳的金属片,它确保了电流在极柱与极耳之间的顺畅流动,实现了电芯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2、然而,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将连接片与极耳相连接的方式,不仅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同时还会占用较多的电芯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电池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连接片与极耳的连接方式复杂且占用较多电芯内部空间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

3、壳体,一侧设有一对极柱;

4、极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设有一对极耳,一对所述极耳与一对所述极柱错位设置;所述极耳包括与所述极组相连接的本体和由所述本体的端部朝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

5、一对连接片,设置于所述极组上,用于连接所述极柱和所述极耳,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弯折部限定的空间内并与所述弯折部的下表面贴合;

6、塑胶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一对所述连接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所述极柱相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和与所述极耳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形成过渡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极组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极耳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极组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极耳连接部分隔成两个子连接部,每个所述子连接部沿所述极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极耳,相对两侧的所述极耳的弯折部朝向彼此弯折并与对应的所述子连接部上表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所述极柱相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和与所述极耳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形成过渡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极组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极耳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极组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极耳连接部分隔成两个子连接部,每个所述子连接部沿所述极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极耳,相对两侧的所述极耳的弯折部朝向彼此弯折并与对应的所述子连接部上表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相对两侧的所述弯折部彼此靠近的一端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跃蒋振刘杰贡伟红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