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421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溶剂置换机制与微流控剪切调控,通过多级反应路径依次实现多糖聚合物的沉淀、自发聚集与界面包覆,构建结构稳定、空间分区明确的多隔室颗粒。所用原料为水溶性多糖或脂溶性多糖,可在颗粒的不同区域精准负载功能分子,避免组分交叉干扰,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功能模块化特征。该方法无需乳液模板或表面活性剂,操作过程温和简便,颗粒结构均一,适用于规模化连续制备及多场景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涉及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多级连续纳米沉淀法与微流控技术的微纳米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适用于生物催化、药物递送及功能材料等领域。


技术介绍

1、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材料构建领域,近年来广泛关注如何通过结构复杂的载体实现对不同功能组分的协同封装与定向释放,尤其是在模拟细胞器结构、多重药物共载与精准递送等方面,多隔室胶体材料展示出巨大潜力。然而,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法大多依赖合成高分子或脂质材料构建的胶体颗粒,其材料来源与生物相容性方面存在一定限制,且在尺寸调控与结构稳定性上难以满足特定生物应用需求。

2、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有技术提出了不同制备方法:例如专利申请cn201980067275.8公开了一种采用两级乳液法构建多隔室纳米胶囊的技术方案,通过构建油包水再水包油的双重乳液体系,实现亲水与亲脂组分的协同包封。该方法可制备外径小于1μm的纳米结构,具有一定的界面稳定性。该技术虽然在界面构型构建方面表现良好,但由于乳液结构对外界扰动较为敏感,在包封效率及稳定性提升方面仍待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cn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级连续纳米沉淀与微流控自组装技术,制备稳定的微纳米多隔室结构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多通道微混合器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将多糖溶液与反溶剂相在多通道微混合器内快速混合,诱导多糖聚合物成核并形成初级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级通过多个多通道微混合器并联输出产物,在含盐体系中,通过离子压缩双电层以削弱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促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多隔室多糖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级连续纳米沉淀与微流控自组装技术,制备稳定的微纳米多隔室结构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多通道微混合器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将多糖溶液与反溶剂相在多通道微混合器内快速混合,诱导多糖聚合物成核并形成初级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级通过多个多通道微混合器并联输出产物,在含盐体系中,通过离子压缩双电层以削弱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促进初级颗粒间自发聚集,构建纳米颗粒聚集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室多糖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级将聚集体与游离多糖再次混合,引发界面沉积,形成包膜结构,阻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彭华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