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368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应用于结构力学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弹塑性与损伤耦合的影响,构建非线性的本构模型框架,结合纤维特性和失效机制,将损伤变量视为随机变量,解释损伤产生和演化的物理机制,并将确定性本构模型扩展为概率型本构模型,最终建立起HFGPC的弹塑性随机损伤模型,利用Perzyna模型修正塑性演化,并在损伤演化中引入应变率效应,建立同时考虑纤维失效机制和应变率效应的HFGPC静动态本构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力学分析,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所有结构的力学分析均基于三类基本方程:力学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和本构关系方程。其中,本构关系方程描述了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在经典理论中,混凝土被视为均匀材料,其破坏模型通过宏观实验的统计分析得出。然而,这种基于统计的唯象本构模型难以解释混凝土的破坏机理,特别是对于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和地聚合物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缺乏普适性。地聚合物混凝土虽然在宏观力学性能上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相似,但其反应产物的化学结构更稳定,基体更致密,因而脆性更大,破坏过程更迅速,其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也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混凝土的模型。目前,关于地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材料配比、掺加剂和纤维种类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上,针对其受压本构模型的系统研究较少,而现有研究多基于规范模型或已有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适用性有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hfgpc)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3中端钩型钢纤维和PVA纤维掺杂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3中端钩型钢纤维和pva纤维掺杂时的损伤阈值随机函数的ξhp和方差直线型钢纤维镀铜微丝和pva纤维掺杂时的损伤阈值随机函数的ξmp和方差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静动态受压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4具体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代小兵王文帅高蕾陈灿灿王珂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