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5363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一种多层复合管材,从外到内依次包括PEXB层、复合涂层、PTFE层、自修复层,所述复合涂层的成分包括石墨烯、负载于石墨烯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与银纳米颗粒交联的生物基材料,所述自修复层的成分为聚氨酯/环氧树脂微胶囊;所述复合涂层中石墨烯、生物基材料、银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85‑89):10:(1‑5);所述生物基材料选自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多层复合管材具有优异的耐氯性、抗菌性、耐腐蚀性及自修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聚乙烯(pe)管材因耐腐蚀、易加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在含氯环境中易氧化降解,传统耐氯涂层缺乏抗菌功能且稳定性差。现有技术中,石墨烯涂层虽能提升耐氯性,但功能单一,且依赖化学剥离工艺,环保性不足。此外,抗菌功能通常需添加银离子或有机抗菌剂,存在易迁移、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层复合管材具有优异的耐氯性、抗菌性、耐腐蚀性及自修复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管材,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交联聚乙烯(pexb)层、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ptfe)层、自修复层,所述复合涂层的成分包括石墨烯、负载于石墨烯表面的银纳米颗粒(agnps)、与银纳米颗粒交联的生物基材料,所述自修复层的成分为聚氨酯/环氧树脂微胶囊;>

4、所述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PEXB层、复合涂层、PTFE层、自修复层,所述复合涂层的成分包括石墨烯、负载于石墨烯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与银纳米颗粒交联的生物基材料,所述自修复层的成分为聚氨酯/环氧树脂微胶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PEXB层的厚度为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材料的交联度为8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50 nm,比表面积为20-50m2/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pexb层、复合涂层、ptfe层、自修复层,所述复合涂层的成分包括石墨烯、负载于石墨烯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与银纳米颗粒交联的生物基材料,所述自修复层的成分为聚氨酯/环氧树脂微胶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pexb层的厚度为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材料的交联度为8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50 nm,比表面积为20-50m2/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pexb的分子量为200-500 kda,熔融指数为0.3-1.5 g/10min;和/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爱龙王勇彪
申请(专利权)人: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