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55352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隧道开挖后进行整平处理,喷涂钢纤维混凝土形成初期支护;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软管,在预定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向软管中通入冷却水并将首尾端封堵提高软管承压能力,水压为0.2‑0.5Mpa;将无纺布、耐高温防水卷材固定在初期支护和软管表面,形成防水隔热层;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后,浇筑二次衬砌,浇筑完毕后打开软管首尾端的封堵,并持续通入冷却水进行换热;待温度低于第二温度后停止向软管中输入冷却水并将软管内的冷却水排空,然后注入浆液,浆液固化后形成支撑结构。还提供如上方法获得的支护结构。上述方法和结构特别适用于高地温隧道且能降低施工周期、提高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衬砌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交通的大力发展,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的建设过程中已出现大量高地温隧道。高地温环境不仅会使支护结构材料性能劣化还会在衬砌内产生温度应力。

2、目前针对隧道穿越高地温地层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支护结构与高温岩体间设置隔热层、加强隧道内通风散热、对支护结构进行水体降温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阻隔热源、隧道内降温的目的。这些措施对于同时还有较严重的高温涌水的地区依然无法解决相关问题。实际工程中,有很多隧道距离长,埋深大,仅仅借助通风、冰块降温、喷雾洒水降温等辅助降温措施效果不佳。更进一步地,同时也需要解决隧道施工中高温涌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隧道且能降低施工周期、提高稳定性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及根据该方法获得的支护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初期支护表面喷涂硬质聚氨酯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硬质聚氨酯隔热材料的密度为35~4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软管时,通过卡扣结构将软管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首尾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过滤件,在通入冷却水时进行过滤,在排空冷却水后拆除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初期支护表面喷涂硬质聚氨酯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硬质聚氨酯隔热材料的密度为35~4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软管时,通过卡扣结构将软管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首尾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过滤件,在通入冷却水时进行过滤,在排空冷却水后拆除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进水端的冷却水来自隧道高温涌水区,通过吸收式制冷系统将高温涌水区进行换热得到冷却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可谈遂李永毅朱东平杨晓春黄光周浩肖承倚陈玉发罗武装石琨徐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