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激活淋巴细胞的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35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激活淋巴细胞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所述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与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并联组成共表达的多顺反子结构。其中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包括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的scFv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因子嵌合活化结构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异性识别肿瘤微环境可溶性抑制因子并提高了CAR‑NK细胞的体内外抗瘤效能,可用于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激活淋巴细胞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通过将嵌合抗原受体转染到t细胞中,使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同时,嵌合抗原受体细胞内结构域能够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激活t细胞,使其成为具有精准靶向性、能克服免疫细胞浸润不足并维持持续杀伤活性的新一代细胞治疗技术。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极佳疗效。然而,与此同时,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困扰car-t临床应用的一大难题: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风险和神经毒性,以及病毒载体带来的安全隐患,均严重限制car-t的进一步推广。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构成固有免疫系统的杀伤性细胞亚群,可快速清除恶性转化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n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肽、抗原结合结构域、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

2.一种识别可溶性抑制性因子并将抑制性信号转变为激活信号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肽、识别可溶性抑制因子的可溶性分子结合结构域、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将抑制性信号转变为激活信号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的胞内结构域:

3.一种共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与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的多顺反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序列片段直接通过P2A、T2A、E2A或F2A肽进行连接;多顺反子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81~84中的任意一条。

4.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肽、抗原结合结构域、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

2.一种识别可溶性抑制性因子并将抑制性信号转变为激活信号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肽、识别可溶性抑制因子的可溶性分子结合结构域、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将抑制性信号转变为激活信号的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的胞内结构域:

3.一种共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与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的多顺反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序列片段直接通过p2a、t2a、e2a或f2a肽进行连接;多顺反子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81~84中的任意一条。

4.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与嵌合细胞因子活化受体的多顺反子结构,以nk92细胞系为宿主细胞建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因子为vegf或tgf-β,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携带识别vegf的抑制信号活化型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的慢病毒侵染低代次bbz细胞的方法为:复苏低代次bbz细胞,传代3~4次;细胞铺板,选择5×104/孔铺48孔板,1×105孔铺24孔板,或5×105/孔铺6孔板;37℃,5%co2培养2~4小时;每孔加入聚凝胺polybrene,其最终浓度选择1 μg/ml、2 μg/ml、4 μg/ml、5μg/ml或6 μg/ml;充分混匀后,按照moi=10、moi=20、moi=30、moi=40以及moi=50加入包被好的病毒;侵染12小时后,吸取含有细胞与病毒的全部细胞液转移至含有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至第4天,挑取单克隆细胞团至24孔板继续培养,总共挑取24个单个细胞团,24孔板细胞扩大培养后转移至6孔板继续扩增;流式验证前12小时每孔添加brefeldina,使用的浓度为1~50 μm;取识别vegf的嵌合细胞因子激活受体结构基因的bbz细胞以及bbz细胞固定破膜后,标记流式抗体anti-ha-pe,靶向tgfβ的嵌合细胞因子激活受体结构基因带有ha-tag,对嵌合细胞因子激活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并记录每个单克隆倍增时间;最终选择ha-tag阳性比例最高且倍增时间最短的单克隆,继续扩大培养移至6孔板,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华郭猛吴艳峰刘艳芳肖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