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化床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
技术介绍
1、截至2017年,我国拥有超过3000台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占全球cfb锅炉总数60%,其中用于发电的cfb锅炉总容量已接近1亿千瓦,已经成为世界上cfb锅炉数量最多,容量最大的国家。采用布风板和风帽技术是当前流化床锅炉主要采用的流态化装置,以10-15t/h锅炉为例,布风板上的风帽多达1000-1200个左右,每个风帽上加工5-8个气孔,即锅炉布风板上有5000-10000个气孔,空气通过风帽的气孔向外以30-50m/s的高速喷射而出,带动布风板上物料进行流态化运动。
2、布风板风帽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从1965年,就已经出现了流化床风帽技术的相关专利文献,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流化床布风板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已经有不下数千例风帽的设计专利,并有大量专利技术投入到生产运行。虽然风帽技术的加工工艺已经成熟,且其材质也能经得起长期高温运行的考验,但风帽数量多,其加工量巨大,因此布风板造价较高,除此以外,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炉膛主体和同心管道(8),所述同心管道(8)的一端伸入炉膛主体内并固定于炉膛主体中心,另一端伸出炉膛主体顶部与外部送风装置连通;所述同心管道(8)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13)和外管(11),其中内管(13)为一次送风通道,外管(11)与内管(13)之间的环形空间为二次送风通道,空气流经二次送风通道向下喷入炉膛为其内部燃烧补充所需氧气;所述一次送风通道通过螺旋给料机(1)与燃料进料装置连接,用于将燃料输送至炉膛底部(7),所述二次送风通道的炉膛内管段为带夹层的水冷套管(12),用于冷却管道并吸收燃烧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炉膛主体和同心管道(8),所述同心管道(8)的一端伸入炉膛主体内并固定于炉膛主体中心,另一端伸出炉膛主体顶部与外部送风装置连通;所述同心管道(8)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13)和外管(11),其中内管(13)为一次送风通道,外管(11)与内管(13)之间的环形空间为二次送风通道,空气流经二次送风通道向下喷入炉膛为其内部燃烧补充所需氧气;所述一次送风通道通过螺旋给料机(1)与燃料进料装置连接,用于将燃料输送至炉膛底部(7),所述二次送风通道的炉膛内管段为带夹层的水冷套管(12),用于冷却管道并吸收燃烧热量;所述炉膛底部(7)为半圆环形沟道,在内部设置有圆锥形钝体(6),便于在炉膛底部(7)形成涡流区域,使燃料颗粒流态化燃烧;所述炉膛主体四周设有水冷壁,所述水冷壁通过上联箱(2)、中联箱(3)和下联箱(4)连接,并与二次风水冷套管(12)形成工质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给料机(1)穿过外管(11)与内管(13)连通,将燃料输入内管,内管(13)的燃料进料口处设置为缩放形喉部结构,加快空气流速形成局部负压,通过局部负压吸入燃料并防止漏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底部(7)沿圆周均匀布置若干个落灰孔,每个落灰孔对应连接一根排渣管(5),用于排出燃烧产生的底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式内循环流化床圆形锅炉炉膛,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宏,王擎,刘洪鹏,张立栋,柏静儒,崔达,潘朔,王新民,王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