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338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位于第二浇筑通槽两侧的第一浇筑通槽内浇筑连接材料,可以很好地将两个预制结构件连接,其连接稳固;由于第二浇筑通槽位于预制结构件的中部,并且第二浇筑通槽与墙面平行设置,通过在第二浇筑通槽内注入防水材料,以填充整个第二浇筑通槽,从而使得每个预制结构件均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性能,这个可以有效防止预制结构件因自身裂缝而导致的渗水、漏水的情况发生,使用效果好,施工方便。并且,通过角防水材料设置在预制结构件的中部,可以很好地保护防水材料,基本上可以发挥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点,这些优点不仅体现在建造效率、成本控制上,还关乎环境保护、建筑质量和灵活性等方面。以下是对装配式建筑优点的详细阐述:1)建造速度快: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只需进行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这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减少因施工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2)成本控制有效: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有效降低了材料浪费和人工成本。同时,由于建造时间的缩短,也减少了间接费用的支出,如现场管理、设备租赁等费用。3)质量控制高: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环境稳定,有利于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相比传统现场浇筑,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尺寸更加精确,减少了现场施工中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整体建筑的质量稳定性。4)环保节能: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由于构件的标准化和可回收性,装配式建筑在拆除或改造时也能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还包括,在两个预制结构件之间的第一浇筑通槽内插入钢筋,使得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个第一浇筑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长度为预制结构件高度的1.6~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结构件的上连接面包括位于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防水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还包括,在两个预制结构件之间的第一浇筑通槽内插入钢筋,使得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个第一浇筑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长度为预制结构件高度的1.6~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结构件的上连接面包括位于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防水斜面和位于两个第一防水斜面之间的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防水斜面的较高端与第一对接面连接形成朝向预制结构件的侧面斜向下的侧面,所述下连接面设有与第一防水斜面平行的第二防水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处的防水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思杭罗先德郁步凡林嘉钊谭兵陈苏闽张乾何基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