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274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多个测站GNSS同步采集雷电信号获取波形数据;对雷电信号波形数据进行FFT带通滤波去噪处理;采用滑动窗口动态阈值提取峰值特征,获得波形在不同时间窗口内的峰值特征(t<subgt;p</subgt;,A<subgt;p</subgt;,W<subgt;p</subgt;),计算局部噪声标准差,仅保留有效峰值,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实现雷电数据实时回传。计算中心基于峰值特征(t<subgt;p</subgt;,A<subgt;p</subgt;,W<subgt;p</subgt;)重构波形,重构后的波形更准确地反映雷电信号的特性,减少因信号畸变导致的时间延迟测量误差。每两个测站重构后的雷电波形数据计算互相关,提取最大相关时间延迟,根据信号时间延迟信息,采用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算TDOA方程组,输出三维闪电定位结果。通过残差分析与几何精度因子评估定位结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象学、大气电学和空间科学,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峰值波形重构互相关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1、 雷电是大气电磁活动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对气象学、大气电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雷电定位对探测雷暴云内电荷结构、电荷密度分布、及其随雷暴过程发展的演变研究,对揭示雷电发生、发展过程物理机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现有技术的雷电定位方法很多,如:时差法(toa)和到达时间差法(tdoa)是目前常用雷电定位技术。由于雷电采样率比较高,雷电信号采样率需≥10 ms/s,每次雷电发生采样数据量非常大,一般雷电事件数据量达gb级,无法通过常规通信网络实时回传,一般是依赖本地存储数据再处理后回传,导致定位延迟,无法满足要求秒级响应场景的需求。现有技术实时方法仅提取峰值时间与幅值进行匹配,但雷电波形多峰叠加,误匹配率高达15%~20%,峰值匹配效率低。探测站接收到的信号通常包含噪声和其他干扰,低频(vlf/lf)信号易受工频噪声、地表电荷干扰,导致信号的峰值特征不明显。雷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地形遮挡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因此,发展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S2、S3在测站采用FPGA逻辑门电路对采集的雷电数据预处理,提取峰值信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计算中心;所述的步骤S4、S5、S6、S7在计算中心进行波形重构、互相关计算、雷电定位、结果评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获取多个雷电信号波形数据具体方法为:设第 i 个测站采集到的雷电信号波形为si(t),其中 t 为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s2、s3在测站采用fpga逻辑门电路对采集的雷电数据预处理,提取峰值信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计算中心;所述的步骤s4、s5、s6、s7在计算中心进行波形重构、互相关计算、雷电定位、结果评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获取多个雷电信号波形数据具体方法为:设第 i 个测站采集到的雷电信号波形为si(t),其中 t 为时间,i = 1, 2, …,n,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去噪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去噪方法,具体包括:对信号si(t)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频域信号si(f),识别噪声所在频率范围,通过带通滤波器hbp(f)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趋势,将处理后的频域信号通过逆傅里叶变换(ifft)转换回时域,进一步对去噪信号进行基线校正,消除直流偏移,得到去噪后的雷电信号,傅里叶变换去噪公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信号采集预处理的实时雷电定位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郄秀书刘明远孙竹玲蒋如斌袁善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