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23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5
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收集海量原始迹线特征图像;预处理后,按设定比例将图像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卷积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和测试,获得预测模型;将目标图像输入至预测模型中,预测得到二维迹线分布图;先根据角度差异原理,输入角度阈值,对迹线实施断裂分割,再引入断裂阈值进行二次检测,获得与实际勘察结果一致的迹线片段数量;根据角度相似原理,设置分类角度,对所有迹线片段进行分组和评价,并确定最佳分组数目;对所有迹线和每个单独分组内的迹线进行人为的扫描线标定,并确定出最优的组内间距和总间距的测量值。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测量出硬岩矿柱表面的迹线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1、迹线间距是评价地表裸露以及地下岩体质量及性能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宏观上看,岩体是若干独立岩石块的集合体,而迹线间距是对块体尺寸的直接描述。对于硬岩矿柱而言,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井深以及强开采扰动的地下环境中,初始破坏程度往往取决于含发育节理裂隙的块体的尺寸,因此对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准确测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矿柱及采场稳定性评价精度。

2、在传统技术中,通常是基于人工实地的方式来测量矿柱表面的迹线间距,具体由地质学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手持卷尺和曲线板等接触式设备在矿柱表面完成复杂而冗长的测量作业。然而,在地下矿山的弱光昏暗环境中和受冒顶、落石等未知危险严重干扰情况下,接触式设备的不稳定性和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了迹线的测量精度,这种情况在面对超长矿柱表面的迹线间距测量时尤为突出。为此,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获取矿柱表面二维高清数码图像,并依赖图像处理和智能自动/半自动化分析图像信息来提取迹线并完成间距的测量已然成为了更好、更可靠和更安全的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性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的不同状态包括稳定状态、暂时稳定状态和失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先构建出总损失函数,再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预设的精确度指标来评价训练后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性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的不同状态包括稳定状态、暂时稳定状态和失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先构建出总损失函数,再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预设的精确度指标来评价训练后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矿山硬岩矿柱表面迹线间距的智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的具体过程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奇周健邱引桂黄帅杜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