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229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4
本技术涉及抱箍管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上管夹和下管夹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侧套设有螺母,上管夹和下管夹的内侧均向内开设有弧形槽,且两组弧形槽组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其内部固定有再热器管,再热器管夹,夹片的内壁呈弧面型,且与再热器、再热器管壁的外周面贴合,位于同一侧的相邻夹片之间首尾连接且一体成型,并且在连接处均设置螺孔,螺孔中设置螺栓,螺栓配合螺母将分别位于管屏管子两侧的夹片连接固定从而将再热器夹紧,上/下管夹、紧固螺栓以及螺母均采用耐高温高强度材料制成,上述设置使得管屏管夹可以与被夹管道之间形成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抱箍管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抱箍管夹


技术介绍

1、再热器实质上是一种把做过功的低压蒸汽再进行加热并达到一定温度的蒸汽过热器,再热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电厂循环的热效率,并使汽轮机末级叶片的蒸汽温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再热器就是锅炉中将从汽轮机中出来的水蒸气加热成过热蒸汽的加热器。

2、而不锈钢材质热膨胀量较大,在运行过程中,相邻管内介质温度波动、管内介质与扁钢温差都会形成膨胀差,造成较大热应力,在机组负荷越低时,管子间温差越大。在焊接残余应力、结构应力及后期锅炉运行过程中的热应力综合作用下,在薄弱区域萌生裂纹,继而扩展造成泄漏。附近再管被其吹损减薄,无法承受管内介质压力继而发生泄漏,高再管子泄漏后再相互吹损,最终造成大面积地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抱箍管夹,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焊接残余应力、结构应力及后期锅炉运行过程中的热应力综合作用下,在薄弱区域萌生裂纹,继而扩展造成泄漏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夹(1)和下管夹(2),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4),所述紧固螺栓(4)的一侧套设有螺母(5),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的内侧均向内开设有弧形槽,且两组弧形槽组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其内部固定有再热器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支架之间存在2毫米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均采用选用钛钴合金TiC-9ALC-5USCBN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夹(1)和下管夹(2),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4),所述紧固螺栓(4)的一侧套设有螺母(5),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的内侧均向内开设有弧形槽,且两组弧形槽组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其内部固定有再热器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2)支架之间存在2毫米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抱箍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1)和下管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汪瑞平胡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能源麟北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