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启兴专利>正文

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134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缩机,设有过滤器壳体(1),在过滤器壳体(1)内的中心线上置有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进口通过管(3)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出口与饵料排出管(5)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侧面与滤液排出管(6)相通。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可以在对饵料无机械性损伤的前题下将大量藻液有效去除,生产出浓缩饵料。(*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养殖饵料的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对饵料无机械性损伤的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技术背景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微生物饵料(如单胞藻等),而这些生物饵料又都生长于培养液(藻液)中。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对生物饵料进行浓縮处理的有效措施,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1.饵料的浓度低,大量的藻液占用空间大,无法进行冷冻储存,如产生剩余饵料,就会因老化、污染或其他问题而死亡,造成饵料浪费;为避免浪费,有的育苗场的饵料车间在育苗淡季只能停止生产,导致养殖物在畜养或育苗过程中出现微生物饵料短缺的现象,不能满足养殖物的营养需要; 2.合理投喂微生物饵料时,过多的藻液就会随着微生物饵料而进入养殖池中,不仅会污染水质,影响幼体成活率,更主要的是难以控制养殖水温,使养殖物(种贝)出现流产、假产等现象,导致育苗失败; 3.因存在大量藻液,无论白天、夜晚均需要饵料车间将饵料液体泵入养殖车间,再由培育工人逐勺投喂,费时费力,工作人员多、劳动强度高,使养殖成本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对饵料无机械性损伤的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设有过滤器壳体1,在过滤器壳体1内的中心线上置有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进口通过管3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出口与饵料排出管5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侧面与滤液排出管6相通。 所述过滤器壳体1为两个且竖直设置,所述滤液排出管6为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管8,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管8之间接有连通管9,与连通管9中部还相接有排放管10。 在所述连通管9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所述排放管IO通过第三阀门13与反冲洗泵14相接且通过第四阀门15与终端排出管16相接;在所述管3上设有第五阀门17,所述管3还通过第六阀门18与冲洗液排放管19相接;在所述饵料排出管5上设有第七阀门20。 所述饵料循环泵4、反冲洗泵14固定在底板21上,底板21的下面固定有滑轮23,与底板21相接有框架22,所述过滤器壳体1固定在框架22上。 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可以在对饵料无机械性损伤的前题下将大量藻液有效去除,生产出浓縮饵料,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浓縮饵料占用空间小,可冷冻存放,随用随取,保证满足养殖物的营养需要,既可避免因产生剩余饵料而带来的浪费,也可克服在畜养或育苗过程中出现微生物饵料短缺的问题; 2.合理投喂浓縮微生物饵料时,不会产生过多藻液进入养殖池而出现的现象,可减少水质污染、提高幼体成活率、保证育苗效果; 3.投喂浓縮饵料时,无需饵料车间工人,只需要培育工人投喂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省时省力,减少了工作人员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直接降低了水产品的养殖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去除框架的左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设有过滤器壳体l,在过滤器壳体l内的中心线上置有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进口通过管3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出口与饵料排出管5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侧面与滤液排出管6相通。 为了提高过滤效率,过滤器壳体1为两个且竖直设置,所述滤液排出管6为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管8,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管8之间接有连通管9,与连通管9中部还相接有排放管10。 为了防止饵料在过滤器及饵料循环泵中残留,可在所述连通管9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所述排放管IO通过第三阀门13与反冲洗泵14相接且通过第四阀门15与终端排出管16相接;在所述管3上设有第五阀门17,所述管3还通过第六阀门18与冲洗液排放管19相接;在所述饵料排出管5上设有第七阀门20,以实现反冲洗; 为了使用方便,可将所述饵料循环泵4、反冲洗泵14固定在底板21上,底板21的下面固定有滑轮23,与底板21相接有框架22,所述过滤器壳体1固定在框架22上。 工作过程 1.浓縮饵料时,将饵料循环泵4的入口置入饵料池中,将饵料排出管5置于饵料池的上方,终端排出管16置于藻液池上方。打开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四阀门15、第五阀门17及第七阀门20,开启饵料循环泵4,饵料循环泵4将饵料泵入管3中,通过阀门17进入过滤器壳体1并通过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滤除藻液的浓縮佴料经佴料排出管5、第七阀门20排回饵料池中;而滤出的藻液经过上滤液排出管7、第一阀门11、下滤液排出管8、第二阀门12、连通管9及排放管10、第四阀门15、终端排出管16而排到藻液池中。循环反复,直至饵料浓度符合要求。 2.饵料浓縮过滤至所要求的浓度后,将饵料排出管5置于浓縮饵料包装用容器中并启动饵料循环泵4,所浓縮的饵料即泵入包装容器中。 3.为了防止饵料在过滤器及饵料循环泵中残留,可将反冲洗泵14的入口置入反冲洗用水(海水)中,关闭第四阀门15,打开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五阀门17(或第六阀门18)及第七阀门20,将饵料排出管5、饵料循环泵4的入口 (或冲洗液 排放管19)置于饵料容器上方,启动反冲洗泵14,反冲洗水即通过饵料排出管5、饵料循环 泵4的入口 (或冲洗液排放管19),将饵料返流进饵料容器,待确定浓縮饵料返流干净且设 备内得到充分清洗后,关机即可。 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可根据饵料的浓度、藻液的多少等,调整阀门开、关,使设备运 行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权利要求一种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缩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过滤器壳体(1),在过滤器壳体(1)内的中心线上置有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进口通过管(3)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出口与饵料排出管(5)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侧面与滤液排出管(6)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1) 为两个且竖直设置,所述滤液排出管(6)为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 管(8),上滤液排出管(7)、下滤液排出管(8)之间接有连通管(9),与连通管(9)中部还相 接有排放管(1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管(9)的 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所述排放管(10)通过第三阀门(13)与反 冲洗泵(14)相接且通过第四阀门(15)与终端排出管(16)相接;在所述与饵料循环泵(4) 的出口相接的管(3)上设有第五阀门(17),所述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的管(3)还 通过第六阀门(18)与冲洗液排放管(19)相接;在所述饵料排出管(5)上设有第七阀门 (20)。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循环泵(4)、 反冲洗泵(14)固定在底板(21)上,底板(21)的下面固定有滑轮(23),与底板(21)相接有 框架(22),所述过滤器壳体(1)固定在框架(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过滤式饵料浓缩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过滤器壳体(1),在过滤器壳体(1)内的中心线上置有中空纤维过滤膜(2),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进口通过管(3)与饵料循环泵(4)的出口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出口与饵料排出管(5)相接,过滤器壳体(1)的侧面与滤液排出管(6)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兴
申请(专利权)人:黄启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