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5014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电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电弧装置,其包括防电弧操作服、防电弧头罩以及降温单元;防电弧操作服包括前胸区和后背区,前胸区和后背区围合形成有容纳腔,前胸区包括拉链部和衣袖部,拉链部竖向设置于前胸区的中部,衣袖部分别设置于拉链部的两侧,后背区与前胸区相对设置;防电弧头罩设置于防电弧操作服的顶部,防电弧头罩与防电弧操作服可拆卸连接;降温单元设置于防电弧操作服的后背区靠近前胸区的一端,后背区包括固定部和两个通孔部,通孔部位于固定部的下方,且通孔部分别设置于固定部的两侧,固定部和通孔部贯穿入后背区,降温单元包括降温组件和风扇组件,降温组件设置于固定部处,风扇组件设置于通孔部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电弧,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电弧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力行业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电弧烧伤、电击伤、高空坠落、机械打击等,其中电弧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影响巨大,电弧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瞬时性,难以把控,电弧通常是在电极与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人体之间,因极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产生的电极短路拉弧放电过程,其瞬间释放的高温高能极易致人伤亡,具体事故表现形式为电击致亡、衣物被燃、工装爆裂、继发性火焰和附着性伤害,故而电弧防护日趋重要,防电弧装置可对操作人员提供有效保护,当其接触到电弧火焰或炙热时,内部的高强低延伸防弹纤维会自动迅速膨胀,从而使防电弧面料变厚且密度变高,形成对人体保护性的屏障。

2、目前,传统的防电弧装置普通采用的是提高面料的防火隔热效果,然后制成衣服,通过单纯的提高面料的性能,来获得整体服装的防火隔热性能,基于现有的新材料应用和纺织织造技术,对性能的提升比较有限,企业一般采取选用多层面料进行叠加或者增加防护面料的克重,以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但这导致服装整体重量增加,使得作业便利性大大降低,这种防电弧装置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不透气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电弧操作服、防电弧头罩以及降温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还包括立领部,所述立领部设置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靠近所述防电弧头罩的一端,所述立领部的底端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电弧头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区还包括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反光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拉链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反光条靠近所述前胸区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区还包括收缩部,所述收缩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电弧操作服、防电弧头罩以及降温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还包括立领部,所述立领部设置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靠近所述防电弧头罩的一端,所述立领部的底端与所述防电弧操作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电弧头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区还包括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反光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拉链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反光条靠近所述前胸区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光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区还包括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收缩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拉链部的两侧,且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第一反光条的下方,所述收缩部与操作人员腰部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收缩部为橡胶筋用于调节所述防电弧操作服的腰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区还包括插笔袋,所述插笔袋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衣袖部上,且所述插笔袋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工具的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电弧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伯伟刘少权刘振东陈泽铭郭亨黎镇浩张清松钟锦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