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55010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复合材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内核、缓冲层及外壳;所述内核包括磷酸锰铁锂,所述外壳包括镍钴锰酸锂,所述缓冲层材料的费米能级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的费米能级和所述镍钴锰酸锂的费米能级之间,且沿着由内至外的方向,所述内核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符合减小趋势。该材料可以降低界面阻抗和界面副反应程度,从而提升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由lmfp(磷酸锰铁锂)与ncm(镍钴锰酸锂)复合而成的正极复合材料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的优点。

2、相关技术中,将lmfp和ncm通过机械混合的方式,制备得到正极复合材料。然而,这种方式制备的正极复合材料的界面阻抗较高,界面副反应较为严重,不利于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电池,可以降低界面阻抗和界面副反应程度,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复合材料,所述正极复合材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内核、缓冲层及外壳;

3、所述内核包括磷酸锰铁锂,所述外壳包括镍钴锰酸锂,所述缓冲层材料的费米能级处于所述磷酸锰铁锂的费米能级和所述镍钴锰酸锂的费米能级之间,且沿着由内至外的方向,所述内核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符合减小趋势。p>

4、在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复合材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内核、缓冲层及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沿着由内至外的方向,所述内核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括核心区域和表面区域,所述核心区域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为9:1~7:3,所述表面区域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为6:4~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材料包括磷酸铝钛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复合材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内核、缓冲层及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沿着由内至外的方向,所述内核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括核心区域和表面区域,所述核心区域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为9:1~7:3,所述表面区域中mn元素与fe元素的摩尔比为6:4~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材料包括磷酸铝钛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缓冲层的孔隙率,所述缓冲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内核的孔隙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孔隙率为15~20%,所述内核的孔隙率小于5%,所述缓冲层的孔隙率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粒径和所述外壳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贞帅黄承杰朱伟华魏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