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49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是利用推、顶、挡动作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原理制成。该笼具的特点是,人手无须接触动物,即可完成取鼠、倒罐、更换垫料的全操作过程,因为无需人手接触动物,故可防止接触性交叉感染和由此导致的疾病传播。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5-6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mbined experimental rodent prevention ca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rodent disease prevention cag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ich is made of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force generated by pushing, pushing and blocking actions. The cage is not in contact with the staff, animal, rat, it can complete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can replace the litter, because there is no need of manual contact with the animal, it can prevent contact and cross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At the same tim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5-6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以下简称鼠笼),属轻工(科研器械)类。鼠类,尤其是小鼠,在科研和教学中使用最广、用量最大。至目前,饲养笼仍未摆脱旧式鼠缸(盒)。每次更换鼠缸(盒)和垫料,需抓取动物倒缸,如果其中一缸动物为病菌携带者,则极易导致接触性交叉感染或造成动物潜伏感染而引起疾病传播。如小鼠脱脚病。据试验证明,用鼠缸(盒)饲养小鼠,戴无菌手套取鼠、倒缸,抓取30缸(计150只小鼠),结果,取鼠手套上的自然菌含菌量随抓取次数的增多而升高,从0升到4.6万cfu/cm2(表1),经人工污染灵杆菌试验证明,若一只小鼠体表污染了灵杆菌(染菌量为306万cfu/cm2),戴无菌手套取鼠倒缸,更换垫料100缸(计500只小鼠),结果,凡是被抓的部位皮毛上均受到试验菌(灵杆菌)的污染,检出菌菌量最高为3491cfu/cm2,最低也不少于170cfu/cm2(表2)。此外,抓取100缸鼠后,手套指端污染的菌(灵杆菌)量还高达2万cfu/cm2左右,如果继续抓鼠倒缸,被接触的小鼠仍能造成接触性交叉感染。据查新了解,国内迄今尚无与本专利技术相同的技术方案,利用推、顶、挡三个动作产生的作用力为原理制成的笼具,也未见国外有类似的技术产品报道,国外近年来的改进型鼠笼,如日本“TPX”型鼠盒,是用金属网将盒内分为上下两层,小鼠饲养于金属网上,盒的下层有一抽屉式垫料盒,更换垫料只需更换抽屉,但不能同时将被污染粪便的金属网更换掉,若要更换金属网仍须按旧式鼠缸连续抓鼠倒缸的办法,这依然存在接触性交叉感染的问题,而且让小鼠生活在金属网上,使之完全脱离了与垫料接触的动物正常生活习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用旧式鼠缸,抓鼠倒缸、更换垫料所引起的接触性交叉感染,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并以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代替现有鼠缸(盒)而不改变鼠类的生活习性。以下四点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最佳技术方案一、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的构思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鼠笼是以推、顶、挡三个连贯动作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的原理为构思依据而研制成功以推、顶、挡动作为基础的组合式鼠笼结构,并将推、顶、挡作用力的特点有机结合为一体,形成一套更换鼠笼垫料的推、顶、挡联动操作规程。二、推、顶、挡联动操作原理 H-表示手推力,作用于A(盒),并将其向壳体内推进。A-表示由H(手推力)推进A(盒)过程中,A(盒)产生对B(盒)的顶力。B-表示B(盒)被A(盒)的顶力逐渐顶出壳体。C-表示由H(手推力)推进A(盒),顶出B(盒)过程中,垫料盒内的横阻挡(1-23),壳体上的活动挡板(1-13)以及波浪形渡边壁(1-22)同步产生阻挡小鼠外逃的间接作用力。D-表示接纳被顶出壳体的B(盒)的活动式搁板(3-29)。三、推、顶、挡联动操作规程推-将已经装好清洁垫料的A(盒)从鼠笼壳体一端的筛孔壁板(1-7)下缘的空间,借手推力(H)推入壳体。顶-在A(盒)被推入壳体时,首当其冲的是A(盒)顶板(1-19)最先和壳体内B(盒)的顶板(1-19)相接触,由A(盒)的顶力作用于B(盒)的顶板(1-19)将B(盒)逐渐顶出壳体,由此可见,推和顶的两个机械作用力均来源于H(手推力),而且推和顶两个作用力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挡-在推、顶过程,A(盒)B(盒)一进一退的动态情况下,壳体两头的活动档板(1-13),垫料盒(内)的横阻挡(1-23)以及垫料盒内的波浪形渡边壁(1-22)三个部件同时产生一个间接作用力,阻挡小鼠外逃,并使鼠从B(盒)安全进入A(盒)。当B(盒)携带污染垫料被完全推出壳体之际,乃是A(盒)携带清洁垫料和小鼠全部到位之时。所以上述三个部件阻挡小鼠的间接作用力,也是在推、顶、挡操作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其力的来源仍然是H(手推力)。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鼠笼使用效果实验证明用推、顶、挡联动操作更换垫料,其显著的效果是工作人员的手不接触动物,就能将鼠盒和垫料同时换出,排除了人为引起动物接触性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模拟试验是以推、顶、挡联动操作连续更换101笼小鼠(505只)垫料,采样检查结果,无一例动物体表受试验菌株污染(表3)。而且省工、省时,更换一笼垫料只需5-10秒,连续更换300笼,不超过1小时,比用旧式鼠缸(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5-6倍。图解附图说明图1鼠笼的构造1-1、鼠笼壳体底板1-2、壳体侧壁两头延伸部1-3、簸箕形接头1-4、底板两头延伸部1-5倒三角形板条1-6、筛孔壁板上的垂直缝隙1-7、筛孔壁板1-8、壳体顶部周边凹槽1-9、壳体侧壁1-10、鼠笼壳体固定脚1-11、壳体内矩形突起1-12、壳体内垂直沟槽1-1、活动挡板1-14、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15、垫料盒筛孔手推板1-16、垫料盒两头30°斜坡1-17、垫料盒侧壁1-18、垫料盒顶底盘1-19、垫料盒顶板1-20、浪峰的峰顶1-21、浪峰的峰谷1-22、垫料盒内两侧波浪渡边壁1-23、垫料盒内横阻挡图2笼盖的构造2-24、笼盖框架2-25、三角形饮食凹槽2-26、饲料凹槽2-17、三角形隔板2-28、饮水凹槽图3活动式笼架的构造3-29、活动式搁板3-30、三角形搁板支架(30a,30b,30c)3-31、笼架支体柱3-32、笼架纵梁3-33、笼架横梁3-34、鼠笼悬梁及挂钩3-35、搁板推拉把手3-36、万向脚轮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的组全结构及制备方法一、鼠笼壳体长300mm、宽180mm、高180mm,其底板(1-1)全长320mm,两侧壁(1-9),高180mm,板厚4.0mm,侧壁(1-9)与底板(1-1)边缘呈圆角连接。二、筛孔壁板(1-7)位于壳体两端,高140mm,其上缘与两侧壁(1-9)上缘平齐,其两侧边缘与侧壁(1-9)端缘连接。其下缘距壳体底板(1-1)间留有高40mm、宽180mm的空间,以便垫料盒由此空间出入壳体。三、筛孔壁板上的垂直缝隙(1-6)在筛孔壁板(1-7)两侧,从上缘向下70mm始各有一条垂直缝隙(1-6),缝隙高90mm、宽4.0mm,此缝隙(1-6)与筛孔板(1-7)下缘高40mm,长180mm的长方形空间形成一个凹字形,凹字形各部位的尺寸大小与垫料盒两侧壁(1-17)和其顶板(1-19)的尺寸大小相对应,以确保垫料盒进出鼠笼壳体。四、簸箕形接头(1-3)由壳体底板(1-1)的延伸部(1-4)和壳体两侧壁(1-9)下缘的延伸部(1-2)相互衔接构成,延伸部构成的簸箕形接头长为20mm,用以顺利接纳、撑托垫料盒顶端部,以使垫料盒迅速而顺畅地进入壳体。五、壳体内部两端的垂直沟槽(1-12)位于壳体内部两侧壁(1-9),距两端筛孔壁板(1-7)5.0mm处有4条长90mm,宽5.0mm、高4.0mm的矩形突起(1-11),与筛孔壁板之间各形成一条长90mm,宽5.0mm,深4.0mm的垂直沟槽(1-12)。六、活动挡板(1-13)及其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14)两者为一体共两块板,分别插入壳体内两端的垂直沟槽(1-12)内。活动挡板(1-13)内面中央有一个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14)。活动挡板和药盒上的筛孔与筛孔壁板(1-7)上的孔规格相同。七、壳体顶部周边的凹槽(1-8)在壳体两侧壁(1-9)和两端筛孔壁板(1-7)的上缘周边加工有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下简称鼠笼)及制备方法,由鼠笼壳体、活动挡板(13)、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4)、垫料盒、笼盖以及活动式笼架等构成。其特征在于鼠笼的每一个组合件均根据推、顶、挡三个连贯动作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原理而设计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下简称鼠笼)及制备方法,由鼠笼壳体、活动挡板(13)、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4)、垫料盒、笼盖以及活动式笼架等构成。其特征在于鼠笼的每一个组合件均根据推、顶、挡三个连贯动作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原理而设计的。2.如权利要求一所述,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鼠笼壳体呈长方形,其两端的筛孔壁板(7)两侧和侧壁(9)两端缘连接。两筛孔壁板(7)的下缘距底板(1)间留有一个高40mm、宽180mm的空间。3.如权利要求一所述,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体两端的筛孔壁板(7)的两侧距其上缘70mm处始至下缘,各有一条高90mm、宽4mm的垂直缝隙(6)。4.如权利要求一所述,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体两侧壁(9)的顶端内面,从其4个角的上缘始,在距筛孔壁板(7)5mm处,各有一条长90mm、宽5mm、厚5mm的板条,形成4个垂直的矩形突起(11),与壳体两端的筛孔壁板(7)间构成4个垂直沟槽(12)。5.如权利要求一所述,一种组合式实验鼠类防病笼具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体上的活动档板(13)中央,距其上下缘均为30mm处,有一个半园弧形空气除臭药盒(14),盒的弧长80mm,高40mm,板厚3mm。活动档板(13)插入壳体两端垂直沟槽(12)内,与垫料盒的底盘(18)及其两侧壁(9)间构成一个吻合的空间。6.如权利要求一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璋王长德仇志华孟宪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