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4908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包括:顶盖,设置有电极性相反的极柱;芯包,具有电极性相反的极耳;金属外壳,用于容置芯包和安装顶盖;汇流组件,用于连接极柱和极耳;汇流组件包括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极耳两端圆弧R角位置设置有缺口,极耳连接部设置于缺口内,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相连。极柱为片状结构,一个极柱的横截面面积为与之相连的极耳的横截面面积的1‑15倍。缺口底部呈圆弧特征。缺口深度大于极耳连接部的宽度,使得极耳连接部被包裹于极耳内。顶盖内侧设置有顶盖绝缘层,顶盖绝缘层上设置有用于极柱安装的缺口,顶盖绝缘层厚度大于极柱连接部厚度。解决了现有储能装置成本较高、安全性不高、寿命较短、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结构,具体为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快速补电或随机的超车加速时所形成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场景,导致化学储能装置电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充放电过程散热等热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公告号为cn10736985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电化学储能装置,提供了全极耳芯包或电芯结构,但对现有极耳与电芯汇流排连接并不友好。

2、现有卷绕芯包存在极耳变形鼓起,或汇流排采用复杂的异形结构才能与芯包极耳配合,对已有的汇流组件制程工艺和设备带来挑战。在大容量储能,如多芯包极耳与汇流组件电连接时,存在芯包极耳仅有单侧极耳与转接电连接部连接的风险。因为平行排布、多层的转接电连接部插入多芯包极耳卷绕芯部中空位置后,处于多芯包内侧之间的极耳无法与转接电连接部形成有效连接或连接困难,无法体现出宽幅极耳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优势;再者,异形的、转置的汇流排设置亦存在连接结构复杂,电芯裕度空间利用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以解决现有储能装置成本较高、安全性不高、寿命较短、散热效果不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101)为片状结构,一个所述极柱(101)的横截面面积为与之相连的极耳(301)的横截面面积的1-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011)底部呈圆弧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011)深度大于极耳连接部(502)的宽度,使得极耳连接部(502)被包裹于极耳(3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内侧设置有顶盖绝缘层(1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极耳储能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101)为片状结构,一个所述极柱(101)的横截面面积为与之相连的极耳(301)的横截面面积的1-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011)底部呈圆弧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011)深度大于极耳连接部(502)的宽度,使得极耳连接部(502)被包裹于极耳(3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内侧设置有顶盖绝缘层(104),所述顶盖绝缘层(104)上设置有用于极柱(101)安装的缺口,所述顶盖绝缘层(104)厚度大于极柱连接部(501)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宽极耳储能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冬生贺恒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领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