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桩,具体涉及一种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沼泽、湖泊、河流、海洋等环境中建设桥梁(例如斜拉桥)时,需要布设围堰,将地上水阻挡在施工现场之外,避免地上水对桥梁(例如基础、承力柱等)的施工造成不良影响;之后,需要在围堰周边建设沉降井来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对桥梁的施工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质量。
2、中国专利“一种兼作降水井的管桩结构”(公开号:cn 208803479 u)公开了将支护管桩作为降水井的技术方案,但其难以兼容富含地上水的施工环境,并且在低温环境中作业时,地下水被抽到地面以上会被冻结,导致井口位置的水管被封堵,难以进行连续性抽水作业,导致施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传统技术中将管桩作为降水井的技术方案环境兼容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及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降水井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以及排水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壳(211)的底端插接在所述地上水(4)内以封闭所述保温间隙(212);所述防冻罩壳(211)的底端位于浮冰层(4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管(32)还包括与所述顶端弯折部(321)两端分别连接且连通的第一立管部(322)和第二立管部(323),所述第一立管部(322)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桩(2)内腔,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2)以及排水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壳(211)的底端插接在所述地上水(4)内以封闭所述保温间隙(212);所述防冻罩壳(211)的底端位于浮冰层(4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管(32)还包括与所述顶端弯折部(321)两端分别连接且连通的第一立管部(322)和第二立管部(323),所述第一立管部(322)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桩(2)内腔,所述第二立管部(323)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桩(2)外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壳(211)内设有由液态水冻结而成的保温冰层以及用于容纳所述保温冰层的容纳腔(2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111)的立截面呈n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水井与围堰共用的管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徐鹏,任亮,贾平坤,刘永超,徐晓,张鹏,杨基好,张振电,井永军,焦念辉,徐延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