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4360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4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系特征识别与拓扑结构构建;多维度林分属性融合与评价;基于电路理论的水网模型优化;多路径模拟水网的调蓄功能;水森林生境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谱图卷积网络建立水系网络拓扑结构,融合多维度林分属性,电路理论构建林水交互模型,模拟水文过程,调整河床形态,能够在多种情境下模拟水流动态,评估不同路径下水网的调蓄效能,结合水系布局与水文分析结果,实施地形改造,解决了水绿空间割裂、生态功能脆弱、绿化景观单一等问题,增加了绿林地“平时为绿、灾时为水”的河网有效调蓄空间,营造出“水上森林”生态景观,为实现林水复合、提升城市韧性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地生态修复、水文模型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不断地开发建设,使得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因国土空间管制及土地政策限制,林地绿线、河道蓝线等控制性要素将“水-岸-陆”连续的水绿融合空间割裂,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林水复合利用,即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林和水、水和绿功能的叠加,扩大“平时为绿、灾时为水”的河网有效调蓄空间,形成水绿空间整体生态效应。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水系或与绿林地网络规划,难以统筹考虑水、林(绿)两方面的生态要素。因此,结合景观生态学、河流地貌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优化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提高水陆连通性、区域防洪能力,营造出“水上森林”生态景观,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解决水绿空间割裂、生态功能脆弱、绿化景观单一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包括以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利用电路理论,模拟下渗、径流、汇流、蓄集,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林水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利用电路理论,模拟下渗、径流、汇流、蓄集,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31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林水功能复合的水网重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4中,利用步骤s3得到的优化水网模型,通过调整河床参数,增强水网调蓄能力,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兰张冬梅张浪有祥亮蔡卫兵尹丽娟傅仁杰张瀚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