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4339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及方法,涉及单颗粒暗场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样品反应模块,用于纳米酶催化反应的发生,包括传感芯片和样品池;光学成像模块,用于纳米酶催化反应的光学成像,包括激光发生器、光路调整组件、显微成像物镜、暗场聚光器;图像记录模块,与光学成像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纳米酶在反应溶液中的图像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暗场散射光学成像研究纳米酶的催化行为,通过直接检测单颗纳米酶颗粒的暗场散射光学强度变化,测定单颗纳米酶的催化活性,为研究纳米酶催化活性提供了一种无损伤、免标记、高灵敏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颗粒暗场光学成像,具体为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同时,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备成本低、储存时间长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天然酶制备和纯化过程中的复杂性,近年来在生物传感、疾病诊疗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酶的催化活性通常受其尺寸、形貌、表面化学性质等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单颗粒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纳米酶的构效关系、优化其性能以及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常用的纳米酶催化活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荧光法、比色法和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大多基于体系的整体或平均效应,难以实现对单颗粒纳米酶催化活性的精确测量。此外,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对纳米酶进行修饰或标记,样品制备过程繁琐,可能会影响其纳米酶的本征催化活性。

3、光学方法具有非接触、无损伤、高灵敏度等优点,为单颗粒纳米酶催化活性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芯片(12)为BK7盖玻片,其表面接触角小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反应池(11)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场聚光器(23)为干式聚光器,其数值孔径为0.80-0.95,显微成像物镜(24)的放大倍数为40,数值孔径为0.6。...

【技术特征摘要】

1.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芯片(12)为bk7盖玻片,其表面接触角小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反应池(11)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场聚光器(23)为干式聚光器,其数值孔径为0.80-0.95,显微成像物镜(24)的放大倍数为40,数值孔径为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暗场光学成像探测单颗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场聚光器(23)、传感芯片(12)、显微成像物镜(24)自上而下同向同轴安装,激光经由暗场聚光器(23),使光线以倾斜角度落射至传感芯片(12),待测纳米酶材产生的散射信号依次通过显微成像物镜(24)及图像传感器(32),从而在暗背景上形成明亮图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王亚敏孙乐李政卓高彦辉蔡鑫龙李美星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