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4263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4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原油加热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及装置,包括温标模块、加热模块和储热模块,所述温标模块获取集油管道入口流体参数,通过预设标定规则获取管道流体稳定输送对应适配热力操作温度,所述加热模块布设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综合目标温差补偿、管段热损失补偿和流速修正因子,利用逆向级联反馈控制算法生成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的适配电加热功率,所述储热模块持续采集集油管道的温度场特征、运行工况特征以及介质热力属性,通过多维度耦合评估判断是否触发储热操作,并利用优先级算法分配储热介质,驱动阀门切换执行适配储热操作,实现集油管道温度场精准调控及能效优化,保障原油稳定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原油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原油及其伴生液体的输送是一个关键环节。由于这些开采液通常含有高粘度成分,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凝固或增加粘度,从而导致管道堵塞、流动阻力增大等问题。因此,为确保开采液能够顺利通过长距离管道输送到处理设施,需要采用有效的加热技术来维持其温度。

2、现有技术中,也有涉及原油输送加热相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7848132a的一种集中储/供热和分布式原油的热交换系统及方法,其包括:分布式原油换热模块,具有多个与原油井位对应的原油换热单元;集中储/供热模块,内部具有太阳能集热模块、电加热模块以及储热装置;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数据,电信号连接于分布式原油换热模块、集中储/供热模块和外循环管路;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于分布式原油换热模块和集中储/供热模块,控制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上的执行元件工作状态以及电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有效解决各井位太阳能资源与原油加热需求热量间不匹配的矛盾,实现根据各井位的原有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道入口流体参数包括液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粘度和组分向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定规则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入口流体参数计算雷诺数,判断集油管道入口液体流动状态,选择对应流动状态的压降方程,进一步通过反演压降方程求解满足管道压降约束的液体许可上限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道入口流体参数包括液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粘度和组分向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定规则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入口流体参数计算雷诺数,判断集油管道入口液体流动状态,选择对应流动状态的压降方程,进一步通过反演压降方程求解满足管道压降约束的液体许可上限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逆向级联反馈控制算法生成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的适配电加热功率包括以下步骤:a1.针对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执行目标温差补偿量分析和管段热损失补偿量分析,沿流体运动方向通过加权叠加逐节点计算初始电加热功率,构建前向级联功率分布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差补偿量分析包括以下内容:采集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位置的液体温度,根据目标温度与集油管道各温控节点位置的液体温度的温差,通过预设热功率映射关系计算所述温差补偿下的电加热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储热技术的全自动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热损失补偿量分析包括以下内容:根据集油管道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加慧丁洁静刘建桥武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晟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