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3820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3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通过多指数的耦合计算确定滑坡降水风险等级;基于滑坡降水风险等级选择并实施监测方案;根据智能网格预报数据计算降水强度,结合滑坡降水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等级‑降水强度二维调控矩阵,并将风险等级与降水强度交叉映射为调控参数,以实现形变和降水量的监测频率的跟踪动态调整;构建降水‑滑坡气象风险指数模型,当超过预设风险阈值时,生成并发布预警报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维风险评估模型与动态调控矩阵的结合,集成时空耦合分析实现监测频率自适应优化及多维度预警联动,形成滑坡风险精准感知‑智能调控‑闭环响应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显著提升灾害主动防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灾害监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

2、当前滑坡监测主要采用人工巡查与接触式单点监测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由于滑坡体规模通常达数万平方米量级,且存在前缘、后壁、滑动面等差异化形变区域,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三方面显著局限性:首先,传统gnss接收机、裂缝计等设备需在滑坡体表面密集布设监测点,导致单点设备采购成本占整体投入的65%以上,且施工维护过程中存在人员暴露风险;其次,现有系统多采用离散点位数据外推整体形变状态,由于缺乏空间连续监测手段,当监测点间距超过30米时,形变场重构误差率将超过18%;最后,虽已建立降水监测与滑坡预警的关联模型,但由于监测系统缺乏智能调控能力,在非降雨期仍维持全负荷运行状态,造成电力与通信资源浪费,实测数据显示无效数据存储量占比高达42%。

3、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展的insar、三维激光扫描等非接触监测技术虽能实现面状监测,但由于其设备成本高昂(单套系统超200万元)且受云雾干扰严重(有效数据获取率不足60%),难以在西南多雨山区规模化应用。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待监测区域历史降水数据,通过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孕灾环境危险性指数和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的耦合计算确定滑坡降水风险等级包括:

3.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滑坡降水风险等级自适应选择并实施包含一维形变矢量监测和/或三维形变矢量监测的滑坡面场景形变监测方案包括:

4.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待监测区域历史降水数据,通过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孕灾环境危险性指数和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的耦合计算确定滑坡降水风险等级包括:

3.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滑坡降水风险等级自适应选择并实施包含一维形变矢量监测和/或三维形变矢量监测的滑坡面场景形变监测方案包括:

4.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智能网格预报数据计算降水强度,结合滑坡降水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等级-降水强度二维调控矩阵,并基于二维调控矩机制实时将风险等级与降水强度交叉映射为调控参数,以实现滑坡面场景的形变监测频率和降水量监测频率的跟踪动态调整包括:

5.如权利要求4上述的基于降水预报的滑坡面场景形变智能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获取滑坡所在区域的智能网格降水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孳孳杨世琦唐云辉刘飞峰陈立川杨勇康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重庆市农业气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