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结构、流量切换开关和出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521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2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复位结构、流量切换开关和出水器,包括安装腔、切换杆、密封圈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密封圈套设在切换杆的堵头外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外圈设有环形的裙边,所述裙边具有弹性,受到挤压会弯折,同时弯折的部分也会贴合挤压其的面并形成面接触式的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带有裙边的密封圈,在切换状态并靠近锥形口时,可通过锥形口的顶推变形为锥形状态,并紧贴锥形口,从而与锥形口之间形成面接触式的密封结构,密封性高,另外,避免通过密封圈被挤压成椭圆状来实现密封,从而可大幅度降低密封圈或切换杆与锥形口之间的摩擦力,复位动作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卫,尤其是一种自复位结构、流量切换开关和出水器。


技术介绍

1、自复位开关结构广泛应用于出水器,一般包括安装在安装腔内的切换杆和弹性件,切换杆的端部设有带o型圈的堵头,通过按压,堵头可压缩弹性件并封堵安装腔端部的台阶形通道,关水时,堵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现有的自复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堵头采用o型圈,o型圈与台阶形通道的开口之间通过挤压产生形变,进而形成密封性,这种密封结构要求堵头进入台阶形通道的深度大一点,才能够让o型圈充分变形,然而,当关水时,如果出现弹性件弹力不足或者o型圈与台阶形通道支架的摩擦力太大,将会导致复位失败;2、当水压较小时,容易出现切换失效的情况;3、台阶形通道必须设置泄压孔或者排水通道,否则堵头在封堵台阶形通道时,台阶形通道内会出现憋气,造成封堵的密封性差,进而导致切换失效或者提前复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密封效果好且自动复位动作流畅的自复位结构。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复位结构,包括安装腔、切换杆、密封圈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腔、切换杆、密封圈和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和密封圈主体部分的外径等于第一内腔的直径,且所述堵头和密封圈主体部分在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锥形口并部分进入第一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外圈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环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孔只有第一锥形口,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内腔形成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腔、切换杆、密封圈和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和密封圈主体部分的外径等于第一内腔的直径,且所述堵头和密封圈主体部分在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锥形口并部分进入第一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外圈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环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孔只有第一锥形口,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内腔形成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压缩安装在堵头的端部和安装腔的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端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弹簧的一端插入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内腔的端部设有凸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凸柱外。

7.一种流量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龙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喜霖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