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3421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27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行人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行人安全装置,包括:摄像头,用于实时获取后方来车的图像信息;雷达,用于检测后方来车的距离、速度和方向;震动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后方来车接近时向佩戴者提供震动警告;声音提示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后方来车接近时向佩戴者提供声音警告;窄带通信模块,用于在后方来车接近时向周围的车辆或交通系统发送警报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摄像头、雷达和GPS等设备实时获取后方来车信息,达到了高精度的碰撞风险预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依赖单一传感器的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单一传感器误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行人安全装置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人安全防护,具体为行人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1、行人安全装置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环境,及时预警潜在的碰撞风险,从而提高行人在交通中的安全性,随着城市交通密度的增加,行人面临的交通安全威胁不断加剧,为了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尤其是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行人安全装置应运而生,现代行人安全装置通常包括各种传感器和警报机制,能够在车辆接近时发出警报,提醒行人注意来车。

2、现有的人安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都采用了单一传感器或有限的多传感器组合来实现碰撞预警,通过计算来车与行人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当系统判断碰撞风险较高时,通常会通过震动装置或声音警报装置发出警告,以提醒行人注意周围的来车。

3、然而现有的行人安全装置,其固定的警报触发机制缺乏灵活性,基于固定的距离阈值和速度阈值来判断是否发出警报,这种方式不能根据具体的交通环境或车辆的实际运动状态进行动态调整,缺乏对不同情况下的动态调整,未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优化警报时机和强度,且缺乏对不确定因素的鲁棒性,使得系统在存在噪声或传感器误差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和雷达采用协同工作方式,基于车辆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图像识别和雷达数据的融合来判断后方来车的碰撞危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的输出信号用于辅助摄像头的图像判断,所述处理单元利用雷达数据和图像数据预测来车的未来运动轨迹,所述预测轨迹基于车辆的运动状态模型计算,该运动状态模型满足以下的运动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通信模块用于与附近的车辆和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所述窄带通信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和雷达采用协同工作方式,基于车辆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图像识别和雷达数据的融合来判断后方来车的碰撞危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的输出信号用于辅助摄像头的图像判断,所述处理单元利用雷达数据和图像数据预测来车的未来运动轨迹,所述预测轨迹基于车辆的运动状态模型计算,该运动状态模型满足以下的运动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通信模块用于与附近的车辆和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所述窄带通信模块将警报信息发送给附近的车辆,车辆根据接收到的警报信息做出主动刹车与避让决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动态博弈理论计算最优警报触发时刻,并根据计算结果发出适当的警报信号,所述博弈模型包括以下代价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车辆的未来轨迹与行人的当前位置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培赵展峰刘金玉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