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3075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16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支护结构的设计数据,通过BIM技术生成包含几何特征、物理属性和边界条件的三维初始模型;从三维初始模型中提取材料特性和环境作用数据,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整合物理属性与边界条件,得到受力计算模型;根据受力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更新受力计算模型,得到统一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算法计算统一模型支护结构的受力分布,得到初步的受力结果数据,并从受力结果数据中提取偏差值,若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调整统一模型的参数重新计算,直到偏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得到最终的受力分析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分析,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领域中,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是保障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提升,支护结构的设计与分析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然而,传统方法在面对现代建筑需求时逐渐暴露出不足。现有解决方案多依赖二维图纸和简化计算模型,难以全面反映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尤其是对于复杂几何形状和多样化材料属性的表达,往往存在精度低、数据割裂等问题。这种方法在从设计到分析的环节中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分析结果与实际工况偏差较大。

2、在这一背景下,支护结构受力分析面临显著的技术挑战。首先,几何特征的精确建模困难,传统手段难以准确刻画支护结构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其次,物理属性的完整表达不足,材料特性、边界条件等关键参数难以在单一模型中统一体现。最后,设计与分析的无缝对接尚未实现,数据在不同阶段的转换中易发生丢失或畸变。这些未解决的技术因素,导致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

6.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

6.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也茹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