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及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在通信领域,基本都是单一的锁相环pll(同一个电压控制振荡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来产生iq local信号(本地振荡器产生的同向和正交号信号)。同时,大部分锁相环电路都集成了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rf-power-amplifier)。在这种情况下vco会和rf-pa之间相互牵引pulling。为了解决vco和rf-pa之间存在的牵引效应,当前业内的普遍采用下述的解决方案:
2、其一,采用8字形电感,降低pa-balun(功率放大器的转换装置)与vco-inductor(压控振荡器中使用的电感器)之间的耦合,从而来降低pa-vco之间的pulling效应。而该方式其pulling效应降低效果有限,为了降低pulling效应,需要vco-inductor尽可能远离rf-power-amplifier,在高度集成化的芯片上其实现难度较高。其二,采用二级lo-mixer(本地振荡器-混合器)来产生local信号(本地振荡信号),让vco振荡频率远离pa发射的频率(包含pa谐波频率)。而该方法虽然能够降低pulling效应,但是只有一个固定的vco,在电路处于低频模式下,整体电路的功耗较高。其三,采用双pll来产生本振信号,通过数字逻辑控制pll工作状态,该方式将会带来2倍的chip面积,限制chip小型化。可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pulling效应消除与设备集成化要不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及设备,能够有效的消除rf-pa与vco之间的pulling效应,提高发射信号的质量,同时有利于降低高低频运行模式下的电路功耗。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其中:
3、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二端;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三端用于接入低频信号;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四端用于接入高频信号;
4、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检测输入所述电路的模式切换信号,并解析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得到所述电路待切换的目标模式,所述目标模式包括高频模式或低频模式;
5、所述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执行第一切换控制操作,得到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对应的第一切换控制结果;
6、所述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执行第二切换控制操作,得到与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对应的第二切换控制结果。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电路还包括信号混合模块,其中:
8、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五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六端;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第三端用于接入所述高频信号;
9、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下发的模式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调整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通闭状态;所述通闭状态包括表示所述信号混合模块导通的连通状态,或与所述连通状态相反的关闭状态;
10、所述信号混合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信号混合模块处于所述连通状态时,对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传输的振荡信号与所述高频信号执行信号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高频信号对应的混合信号。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子模块、第二切换子模块、第三切换子模块以及第四切换子模块,其中:
12、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预设的逻辑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二端;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
13、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三端;
14、所述第三切换子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所述逻辑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第三端;
15、所述第四切换子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所述低频信号;所述第四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四切换子模块的第三端用于接入所述逻辑控制信号。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用于检测输入所述电路的模式切换信号,并解析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得到所述电路待切换的目标模式;
17、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控制操作,得到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对应的一级操作结果;
18、所述第四切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式为所述低频模式时,根据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将该第四切换子模块切换至模块导通状态;同时根据所述目标模式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控制操作,得到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对应的二级操作结果;
19、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对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控制操作,得到与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对应的三级操作结果;
20、所述第三切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式为所述高频模式时,根据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将该第四切换子模块切换至模块导通状态;之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对所述信号混合模块执行所述信号混合处理,得到与所述信号混合模块对应的信号混合处理结果。
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包括电压控制振荡器以及缓冲器,其中:
22、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切换子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混合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的第二端;
23、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式调整该电压控制振荡器对应的输出信号及其输出频率;
24、所述缓冲器,用于对所述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对应的输出频率执行信号稳定处理。
2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包括第一谐振单元、调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信号混合模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子模块、第二切换子模块、第三切换子模块以及第四切换子模块,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用于检测输入所述电路的模式切换信号,并解析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得到所述电路待切换的目标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包括电压控制振荡器以及缓冲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器包括第一谐振单元、调制调谐单元、第二谐振单元,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或7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包括滤波子模块、时钟子模块、鉴频鉴相器、多模分频器,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子模块,用于对流经该滤波子模块的信号执行低通滤波处理;
10.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压控制振荡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信号转换处理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信号混合模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子模块、第二切换子模块、第三切换子模块以及第四切换子模块,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用于检测输入所述电路的模式切换信号,并解析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得到所述电路待切换的目标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振荡模块包括电压控制振荡器以及缓冲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电感与本振混频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李育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