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架设,尤其涉及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
技术介绍
1、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在建设煤矿的过程中,需要安装电缆,此时通常使用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
2、现阶段的电缆架设装置在使用时,通常是将线缆挂在挂线钩上,然而此方法在使用时,若线缆受到牵引则会挪动位置,或导致电缆从挂钩上掉落,影响使用,同时,随着智能化矿井的建设的推进,所需要的通讯线缆越来越多,而通讯线缆通常堆积在一起,会存在找线难的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包括:架体;枝杆,所述架体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枝杆,枝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隔离杆;固线组件,所述架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固线组件,固线组件包括底座,架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前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二,连接环二前侧设置有连接环一,连接环一与连接环二之间贯穿并设置有滑套,滑套中间贯穿并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滑套的一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夹持轮。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杆一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轴一,且转轴一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前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旋钮,旋钮底部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蜗杆贯穿并与底座前侧转动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环二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轮齿,且轮齿与蜗杆啮合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环二与连接环一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柱。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套前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二,且底座贯穿并与连接环一中间转动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枝杆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讯线舱。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架体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并设置有膨胀螺栓。
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中,通过转动旋钮,使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轮齿移动,轮齿使连接环一与连接环二转动,在转轴二与滑套的作用下,连接杆进行转动,使夹持轮向中心收束,使线缆夹持,线缆无法脱落。
12、2、本技术中,通过枝杆顶部设置的均匀分布的隔离杆和通讯线舱,可将大量的通讯线缆隔离开来,防止通讯线堆积在一起,杜绝了找线难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2)一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轴一(609),且转轴一(609)后端与固定环(608)前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1)前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旋钮(602),旋钮(602)底部固定连接有蜗杆(603),且蜗杆(603)贯穿并与底座(601)前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二(607)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轮齿(604),且轮齿(604)与蜗杆(603)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二(607)与连接环一(605)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接柱(6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611)前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二(610),且底座(601)贯穿并与连接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杆(4)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讯线舱(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并设置有膨胀螺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2)一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轴一(609),且转轴一(609)后端与固定环(608)前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1)前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旋钮(602),旋钮(602)底部固定连接有蜗杆(603),且蜗杆(603)贯穿并与底座(601)前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二(607)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轮齿(604),且轮齿(604)与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威,刘枫,吴峰,梁常堃,李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