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2299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13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泥浆池系统、井点管道支撑系统;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提供电能,泥浆池系统对泥浆进行分离和固化处理,且分离出的泥浆制作新鲜泥浆;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对泥浆的固体颗粒部分进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排入泥浆池系统内制作新鲜泥浆,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在井点管道支撑系统支撑下布置在泥浆池系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能、风能自发电系统与电渗排水技术、泥浆废液处理相结合,实现了建筑工程泥浆的循环利用、固化处理能源的自给自足和固化处理的高效环保,提高了泥浆循环利用和固化的效率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基建行业的持续发展,在交通、市政、房屋建筑的基础、基坑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若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和污染。而传统的处理方式普遍采用自然晾干法、外海直接排放法,或是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或是破坏生态环境、处理效果差,而近些年逐渐兴起的采用水泥、生石灰等化学固化法则成本高、操作复杂,以及基于传统供能方式的电渗排水固化泥浆的方式则存在能耗高、设施维护保养不便等缺点。基于此,建筑废弃泥浆的固化处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2、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能和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电渗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的电渗加固装置大多依赖于外部电力供应,这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还限制了其在偏远或电力供应不足地区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泥浆池系统、井点管道支撑系统;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集风能自发电以及光能自发电于一体,为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提供稳定电能,泥浆池系统对泥浆的固液部分进行初步的分离和固化处理,且分离出接近于水的泥浆用来制作新鲜泥浆;同时,电渗井点降水系统进一步对泥浆池系统处理过的泥浆的固体颗粒部分进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过主排水管(37)排入泥浆池系统内用来制作新鲜泥浆,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在井点管道支撑系统的支撑下均匀布置在泥浆池系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泥浆池系统、井点管道支撑系统;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集风能自发电以及光能自发电于一体,为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提供稳定电能,泥浆池系统对泥浆的固液部分进行初步的分离和固化处理,且分离出接近于水的泥浆用来制作新鲜泥浆;同时,电渗井点降水系统进一步对泥浆池系统处理过的泥浆的固体颗粒部分进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过主排水管(37)排入泥浆池系统内用来制作新鲜泥浆,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在井点管道支撑系统的支撑下均匀布置在泥浆池系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自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组(1)、太阳能控制器(2)、风力发电机组(3)、风电控制器(4)、逆变器(5)、镇流器(6)、智能管理控制器(7)、大容量蓄电池组(8)、电源输出端(9);太阳能控制器(2)分别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1)、逆变器(5)、大容量蓄电池组(8),逆变器(5)与大容量蓄电池组(8)均电连接智能管理控制器(7),智能管理控制器(7)还电连接电源输出端(9),电源输出端(9)电连接电渗井点降水系统;风力发电机组(3)电连接风电控制器(4),风电控制器(4)还电连接镇流器(6)与智能管理控制器(7),镇流器(6)还电连接大容量蓄电池组(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电渗井点降水法固化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包括阳极导体(10)、阴极井点管(11)、开孔底板(12)、滤管(13)、逆止阀(15)、连接弯管(18)、排水管(19)、自吸泵(20);阳极导体(10)与阴极井点管(11)均埋设在待固化的泥浆沉淀池中,阳极导体(10)与阴极井点管(11)电连接,阳极导体(10)与阴极井点管(11)均呈梅花状交替间隔布置,顶端均固定连接在井点管道支撑系统上,带滤网的开孔底板(12)设置在阴极井点管(11)的底端,滤管(13)及逆止阀(15)设置在阴极井点管(11)内部,连接弯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冰闫力辉马利刚季自刚汤超刘鹏飞任效坤阎羽博郑中孙付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