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其临界点(31.1℃和7.38mpa)以上的状态下具有气体的扩散性和液体的高密度特性,适用于高效能的热循环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压缩机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其具有转速高、工质压力高、密封压差大等特点,使得压缩机的轴系设计、密封问题变得尤为复杂。
2、现有技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通常采用油润滑的滑动轴承,密封则通常采用干气密封技术或梳齿密封技术。干气密封为一种无接触式密封,通过气膜隔离密封面,适用于高压工况,具有密封效果好但价格较高的特点。梳齿密封为一种多级阶梯式密封结构,适合初步泄压应用,结构简单但密封性能相对较差。
3、对于轴承技术:
4、油润滑的滑动轴承:需要一套复杂的润滑油供给和冷却系统,实现油压、油温的监测和控制。并且该轴承的间隙较大、振动高,在与碳环密封这类高精度密封配合使用时,高振动会破坏密封的贴合效果,从而降低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
5、而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虽然轴承间隙小、精度高、振动低、可承受载荷高,非常适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的高转速、高压力工况,但由于其在高速条件下发热量显著增加,且常常无法实现轴承的冷却,导致润滑脂失效甚至轴承损坏,使其尚未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6、对于密封技术:
7、梳齿密封:该密封技术简单、成本低,但是由于在高转速时密封效果不佳,造成的泄漏量较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1)和压温控制模块(2),所述压缩机本体(1)内设有与压温控制模块(2)相连通的压温控制腔(1.3)和与大气环境(6)相连通的泄漏气排放腔(1.7),所述压温控制腔(1.3)和泄漏气排放腔(1.7)之间设有碳环密封(1.5),所述压温控制腔(1.3)的前端设有梳齿密封(1.2),所述梳齿密封(1.2)、压温控制腔(1.3)以及碳环密封(1.5)组成多级密封组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本体(1)包括机匣(1.4)和设于机匣(1.4)中轴处的转轴(1.9),所述碳环密封(1.5)设于机匣(1.4)的内部并套接于轴承(1.9)上,所述梳齿密封(1.2)设于机匣(1.4)的前端,所述梳齿密封(1.2)的前端设有前侧盖板(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密封(1.2)安装于前侧盖板(1.15)上,所述前侧盖板(1.15)安装于机匣(1.4)上,所述机匣(1.4)与前侧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1.4)的后端设有后轴承座(1.6),所述后轴承座(1.6)的后端设有端盖(1.10),所述端盖(1.10)与后轴承座(1.6)之间形成所述的泄漏气排放腔(1.7),所述端盖(1.10)上设有与泄漏气排放腔(1.7)相连通的排气孔(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9)上设有前轴承(1.13)和后轴承(1.12),所述前轴承(1.13)位于转轴(1.9)和机匣(1.4)之间并通过前锁紧螺母(1.14)安装于转轴(1.9)上,所述后轴承(1.12)位于转轴(1.9)和后轴承座(1.6)之间并通过后锁紧螺母(1.11)安装于转轴(1.9)上,所述排气孔(1.8)与后轴承(1.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盖板(1.15)的前端设有套接于转轴(1.9)上的叶轮(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温控制模块(2)包括与压温控制腔(1.3)相连通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通有CO2储罐(3),所述加热器与CO2储罐(3)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压力控制阀(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气排放腔(1.7)与大气环境(6)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排气阀(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4),所述检测模块(4)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机匣(1.4)和后轴承座(1.6)上,用于监测前轴承(1.13)和后轴承(1.12)的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引压管连接至压温控制腔(1.13),用于监测压温控制腔(1.3)的压力。
10.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1)和压温控制模块(2),所述压缩机本体(1)内设有与压温控制模块(2)相连通的压温控制腔(1.3)和与大气环境(6)相连通的泄漏气排放腔(1.7),所述压温控制腔(1.3)和泄漏气排放腔(1.7)之间设有碳环密封(1.5),所述压温控制腔(1.3)的前端设有梳齿密封(1.2),所述梳齿密封(1.2)、压温控制腔(1.3)以及碳环密封(1.5)组成多级密封组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本体(1)包括机匣(1.4)和设于机匣(1.4)中轴处的转轴(1.9),所述碳环密封(1.5)设于机匣(1.4)的内部并套接于轴承(1.9)上,所述梳齿密封(1.2)设于机匣(1.4)的前端,所述梳齿密封(1.2)的前端设有前侧盖板(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密封(1.2)安装于前侧盖板(1.15)上,所述前侧盖板(1.15)安装于机匣(1.4)上,所述机匣(1.4)与前侧盖板(1.15)、梳齿密封(1.2)之间形成所述的压温控制腔(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1.4)的后端设有后轴承座(1.6),所述后轴承座(1.6)的后端设有端盖(1.10),所述端盖(1.10)与后轴承座(1.6)之间形成所述的泄漏气排放腔(1.7),所述端盖(1.10)上设有与泄漏气排放腔(1.7)相连通的排气孔(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秦政,乔信起,李新宇,李振华,方振昌,吕钊,闫超,赵新宇,胡航领,张纳新,陈来杰,杜柯江,徐一鸣,赵冬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