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水井封堵,尤其涉及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地下工程得到进一步普及,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对地下水进行降水,以保证主体结构的顺利和安全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需对降水井进行封堵。
2、目前建筑工程地下室降水井通常采用混凝土、砂石回填至井口,浇筑底板时预埋防水套管堵头,降水结束后,采用钢板与堵头法兰螺栓固定,中间安放防水密封橡胶圈,然而,该方式在对富水地层的降水井进行封堵时,封堵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渗漏的风险。
3、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降水井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主要为了提高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可靠性,降低停止降水后地下室地面渗漏的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包括:
4、竖向设置在地面的降水井井管以及铺设在地面上的垫层,所述垫层与地面之间预设有防水卷材;
5、开设在所述降水井井管顶部周围的外扩腔,所述外扩腔内底部放置有直径大于降水井井管直径的堵头钢管;
6、对降水井井管和堵头钢管进行封堵的封堵结构。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堵头钢管的直径大于降水井井管的直径,所述堵头钢管表面固定有两个第一止水环,所述堵头钢管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结构包括:
9、填充在降水井井管内的砂石回填层;
10、填充在所述砂石回填层上方以及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之间的间隙内的混凝土;
11、设置在所述堵头钢管内部的封堵组件,用于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连接处进行封堵;
12、填充在所述封堵组件上方的混凝土。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安装架以及转动连接在安装架表面的转轴,所述转轴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组件还包括:
15、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表面的第一压环以及固定在第一压环和安装架上表面之间的第一气囊;
16、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表面的第二压环和设置在腔体内部的第二气囊,所述腔体开设在安装架内部;
17、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螺纹表面的第三压环以及固定在第三压环与安装架下表面之间的第三气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下表面开设有用于使安装架架设在降水井井管顶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两个定位块,所述降水井井管顶部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20、s1、在降水井井管顶部周围开设外扩腔,将堵头钢管放置在外扩腔内底部,在外扩腔内回填混凝土;
21、s2、将预设的防水卷材在外扩腔内的混凝土表面铺设完整,并上翻至位于高处的第一止水环下方;
22、s3、在降水井井管内填充砂石回填层,并在砂石回填层的上方填充混凝土,同时将混凝土填充到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之间的间隙内;
23、s4、在堵头钢管内部放入封堵组件,放置时,使凹槽与降水井井管对应,并使定位块卡接在定位槽内,然后操作封堵组件,使其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连接位置的多个连接点进行分别封堵;
24、s5、在堵头钢管内填充混凝土至堵头钢管顶部,最后在堵头钢管顶部焊接封堵钢板,并在凹陷内填充混凝土至与垫层平齐。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中砂石回填层的填充深度为地面以下3m处,所述砂石回填层采用1:1砂石回填。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外扩腔的外扩直径大于50cm,外扩深度大于50cm。
27、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s4中操作封堵组件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连接位置的多个连接点进行分别封堵的方式为使第一螺纹带动第一压环对第一气囊进行挤压,使第一气囊变形,对封堵组件与堵头钢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第二螺纹带动第二压环对第二气囊进行挤压变形,使第二气囊从开口处挤出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通过第三螺纹带动第三压环对第三气囊进行挤压变形,使其对安装架与降水井井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堵头钢管与垫层交接处增加防水卷材形成整体防水层,通过顶部封堵钢板与堵头钢管采用焊接连接,并在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交接位置设置封堵组件,以上三项措施对封井施工中可能出现渗漏的薄弱点进行加强,提高了富水地层降水井在停止降水后的防渗可靠性,降低后续建筑使用阶段运营维护成本。
30、2、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气囊分别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连接位置的多个连接点进行分别封堵,利用橡胶气囊的不透水的特性降低渗水风险,避免混凝土对降水井井管与堵头钢管的连接位置的间隙填充不完全导致缝隙的产生,造成渗水。
3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钢管(3)的直径大于降水井井管(1)的直径,所述堵头钢管(3)表面固定有两个第一止水环(301),所述堵头钢管(3)顶部焊接有封堵钢板(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9)包括安装架(901)以及转动连接在安装架(901)表面的转轴(902),所述转轴(902)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9033)、第二螺纹(9042)和第三螺纹(9051),所述第三螺纹(9051)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螺纹(9033)和第二螺纹(9042)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9)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901)下表面开设有用于使安装架(901)架设在降水井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砂石回填层(6)的填充深度为地面以下3m处,所述砂石回填层(6)采用1:1砂石回填。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外扩腔(4)的外扩直径大于50cm,外扩深度大于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操作封堵组件(9)对降水井井管(1)与堵头钢管(3)的连接位置的多个连接点进行分别封堵的方式为使第一螺纹(9033)带动第一压环(903)对第一气囊(9031)进行挤压,使第一气囊(9031)变形,对封堵组件(9)与堵头钢管(3)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第二螺纹(9042)带动第二压环(904)对第二气囊(9043)进行挤压变形,使第二气囊(9043)从开口(9044)处挤出对降水井井管(1)与堵头钢管(3)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通过第三螺纹(9051)带动第三压环(905)对第三气囊(9052)进行挤压变形,使其对安装架(901)与降水井井管(1)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钢管(3)的直径大于降水井井管(1)的直径,所述堵头钢管(3)表面固定有两个第一止水环(301),所述堵头钢管(3)顶部焊接有封堵钢板(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9)包括安装架(901)以及转动连接在安装架(901)表面的转轴(902),所述转轴(902)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螺纹(9033)、第二螺纹(9042)和第三螺纹(9051),所述第三螺纹(9051)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螺纹(9033)和第二螺纹(9042)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9)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富水地层降水井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901)下表面开设有用于使安装架(901)架设在降水井井管(1)顶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两个定位块(12),所述降水井井管(1)顶部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块(1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伟,晁向阳,万志栋,李梅交,杨振兵,张强,卢利伟,靳美娟,李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