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1947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09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包括:中间培养层及分别与中间培养层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培养层和第二培养层;中间培养层、第一培养层和第二培养层中均设置有培养室,每个培养室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与培养室联通的若干微通道;微通道将中间培养层、第一培养层和第二培养层中的培养室相互联通;中间培养层、第一培养层和第二培养层中设置有单独的灌注通道及出液通道,每个单独的灌注通道及出液通道均与设置于每个培养层上的独立的进液口和独立的出液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可以同时实现多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并且契合原位观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具体涉及一种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常用于建模的细胞模型的复杂性范围从二维(2d)细胞培养物到简单的三维(3d)细胞培养,现阶段三维培养手段已升级为3d微球和类器官培养。类器官作为体外培养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具有体内器官所有的功能,可以充分满足在体外建立一个仿生模型以供研究。

2、现在前沿的研究中,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状态不仅有细胞的组成,血液灌流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存在。微流控技术是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通过微加工技术将微管道、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元件等功能元器件像集成电路一样集成在芯片材料上。在微流控技术的支持下,高度模仿体内血液的灌流情况也得到了实现,因此,将微流控技术和三维培养的类器官相结合,建立一个仿生的体外模型,可以作为各种疾病模型的建立基础。

3、目前也有多细胞共培养芯片,是将包含一定数量免疫细胞的肿瘤类器官与基质胶混合后注射至3d微流控培养装置的中间腔室内,37℃孵育30min后基质胶凝固,在两侧腔室中注入培养基或药物,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培养层(1)及分别与所述中间培养层(1)的顶面和底面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培养层(2)和第二培养层(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包括:第一培养室(4)、中间培养室(5)和第二培养室(6);所述微通道包括第一微通道(7)、中间微通道(8)和第二微通道(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培养层(1)的个数为0个~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培养层(1)及分别与所述中间培养层(1)的顶面和底面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培养层(2)和第二培养层(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包括:第一培养室(4)、中间培养室(5)和第二培养室(6);所述微通道包括第一微通道(7)、中间微通道(8)和第二微通道(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培养层(1)的个数为0个~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布于所述第一培养室(4)、中间培养室(5)和第二培养室(6)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间分泌因子交互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包括第一进液口(10)、中间进液口(11)和第二进液口(12);所述出液口包括第一出液口(13)、中间出液口(14)和第二出液口(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勤王可心彭青张莹魏馨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