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车辆制动器,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大多鼓式制动器,在重载工况下,对制动器的的加工精度和配合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当精度不满足要求时,会对制动性能造成极大影响。
2、如现有技术,公开号cn207005137u,专利名称为一种载重汽车配套用单轴双浮动式制动器,由于取消了鼓式制动器的销轴,改为弹簧连接,能极大改善这种对加工精度的需求,但这种浮式制动器,面临重载工况时,行车制动的制动力比较大,制动器领蹄往往不能快速回位,造成摩擦片过度磨损,更严重的会导致制动器脱模,制动失效,有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制动器。
2、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浮动式制动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领蹄总成,所述领蹄总成包括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及所述第二腹板对应设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上端均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底板上端设有的支撑销抵接,所述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下端通过自调螺杆总成连接,所述第一腹板设有拨杆,所述自调螺杆总成包括调整推杆及自调齿螺杆,所述调整推杆一端与所述支撑销连接,所述调整推杆另一端与所述拨杆连接,所述拨杆一端与所述调整推杆连接,所述拨杆另一端与所述自调齿螺杆抵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之间连接有制动泵,所述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上端还设有若干回位弹簧,所述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下端设有若干辅助
5、优选的,所述回位弹簧包括第一回位弹簧、第二回位弹簧及第三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销连接,所述第一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销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连接,所述调整推杆套设有所述第三回位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销连接,所述第三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拨杆连接。
6、优选的,所述拨杆中段设有弧形凹槽,固定销穿过所述弧形凹槽,将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腹板固定连接,所述拨杆上端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三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销连接,所述第三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矩形凹槽连接。
7、优选的,所述辅助回位弹簧包括第一辅助回位弹簧、第二辅助回位弹簧及第三辅助回位弹簧,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一端与回位弹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一端与回位弹簧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所述第三辅助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连接,所述第三辅助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回位弹簧支架设于所述底板下端,所述回位弹簧支架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支架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板下端设有间隙调整孔,且所述间隙调整孔与所述自调齿螺杆的齿轮对应,所述间隙调整孔设有调整堵塞。
10、优选的,所述制动泵设有排油孔及加油孔。
11、优选的,所述支撑销处设有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及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通过所述支撑销与所述底板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1、设置的第一辅助回位弹簧、第二辅助回位弹簧,增加了行车和驻车过程中的回位力,回位快,有效改善制动器脱模的情况,制动性能好。
14、2、底板前后两侧设置加强板,降低了制动过程中底板撕裂的风险;
15、3、设置自调螺杆总成和间隙调整孔,代替了鼓式制动器的调整臂,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节省空间,可调整补偿摩擦片的磨损,减缓摩擦片更换维修频次,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4),所述底板(14)设有领蹄总成,所述领蹄总成包括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所述第一腹板(17)及所述第二腹板(2)对应设于所述底板(14)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上端均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底板(14)上端设有的支撑销(3)抵接,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下端通过自调螺杆总成(11)连接,所述第一腹板(17)设有拨杆(8),所述自调螺杆总成(11)包括调整推杆及自调齿螺杆,所述调整推杆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调整推杆另一端与所述拨杆(8)连接,所述拨杆(8)一端与所述调整推杆连接,所述拨杆(8)另一端与所述自调齿螺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之间连接有制动泵(4),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上端还设有若干回位弹簧,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下端设有若干辅助回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包括第一回位弹簧(1)、第二回位弹簧(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8)中段设有弧形凹槽(81),固定销穿过所述弧形凹槽(81),将所述拨杆(8)与所述第一腹板(17)固定连接,所述拨杆(8)上端设有矩形凹槽(82),所述第三回位弹簧(6)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第三回位弹簧(6)另一端与所述矩形凹槽(8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位弹簧包括第一辅助回位弹簧(9)、第二辅助回位弹簧(13)及第三辅助回位弹簧(12),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9)一端与回位弹簧支架(10)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9)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17)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13)一端与回位弹簧支架(10)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1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2)连接,所述第三辅助回位弹簧(12)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17)连接,所述第三辅助回位弹簧(1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支架(10)设于所述底板(14)下端,所述回位弹簧支架(10)一端与所述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支架(10)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9)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17)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回位弹簧(9)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13)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2)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回位弹簧(13)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下端设有间隙调整孔,且所述间隙调整孔与所述自调齿螺杆的齿轮对应,所述间隙调整孔设有调整堵塞(1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泵(4)设有排油孔及加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销(3)处设有第一加强板(7)及第二加强板(15),所述第一加强板(7)及所述第二加强板(15)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4)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7)及第二加强板(15)通过所述支撑销(3)与所述底板(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4),所述底板(14)设有领蹄总成,所述领蹄总成包括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所述第一腹板(17)及所述第二腹板(2)对应设于所述底板(14)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上端均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底板(14)上端设有的支撑销(3)抵接,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下端通过自调螺杆总成(11)连接,所述第一腹板(17)设有拨杆(8),所述自调螺杆总成(11)包括调整推杆及自调齿螺杆,所述调整推杆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调整推杆另一端与所述拨杆(8)连接,所述拨杆(8)一端与所述调整推杆连接,所述拨杆(8)另一端与所述自调齿螺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之间连接有制动泵(4),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上端还设有若干回位弹簧,所述第一腹板(17)及第二腹板(2)下端设有若干辅助回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包括第一回位弹簧(1)、第二回位弹簧(5)及第三回位弹簧(6),所述第一回位弹簧(1)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第一回位弹簧(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2)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5)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17)连接,所述调整推杆套设有所述第三回位弹簧(6),所述第三回位弹簧(6)一端与所述支撑销(3)连接,所述第三回位弹簧(6)另一端与所述拨杆(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8)中段设有弧形凹槽(81),固定销穿过所述弧形凹槽(81),将所述拨杆(8)与所述第一腹板(17)固定连接,所述拨杆(8)上端设有矩形凹槽(82),所述第三回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力强,齐少武,郭婵,李勤浩,张胜强,廖明科,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