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1198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9 18:59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属于垃圾焚烧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炉,炉底沿垃圾移动方向设置有垃圾焚烧炉排和余热回收炉排,垃圾焚烧炉排和余热回收炉排均向下倾斜布置,二者的炉排运动方向均与垃圾的移动方向相反;垃圾焚烧炉排的炉排片风孔与一次风管道相接,余热回收炉排的炉排片风孔与常温空气管道相接。余热回收炉排的末端为炉渣出口,炉渣出口连接至渣坑;余热回收炉排的上方开设有高温空气出口,高温空气出口连接至焚烧炉的一次风系统。本技术能够回收炉渣的余热,从而提高焚烧厂热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余热回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生活垃圾焚烧是国家鼓励并大力倡导的垃圾处置方式,因焚烧炉具有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适应性广等优点,其应用占全球垃圾焚烧市场总量的80%以上。目前,焚烧厂普遍利用液封式捞渣机来回收生活垃圾燃烧后的炉渣,并将其推至渣坑,再经转运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然而,垃圾焚烧炉的排渣口温度约为300℃,经过排渣口排出的炉渣具有一定的显热,现有的焚烧炉不具备回收炉渣余热的能力,采用液封式捞渣机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也无法充分回收利用炉渣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以回收炉渣的余热,从而提高焚烧厂热能利用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炉的炉底沿垃圾移动方向设置有垃圾焚烧炉排和余热回收炉排,垃圾焚烧炉排和余热回收炉排均向下倾斜布置,二者的炉排运动方向均与垃圾的移动方向相反。垃圾焚烧炉排的炉排片风孔与一次风管道相接,余热回收炉排的炉排片风孔与常温空气管道相接。

3、可选的,余热回收炉排的末端为炉渣出口,炉渣出口连接至渣坑;余热回收炉排的上方开设有高温空气出口,高温空气出口连接至一次风系统。

4、可选的,垃圾焚烧炉的炉顶开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入口和炉渣出口位于垃圾焚烧炉的相对的两端部。

5、可选的,垃圾焚烧炉排和余热回收炉排之间设置有炉渣堆料平台,垃圾入口下方设置有垃圾堆料平台。

6、可选的,垃圾堆料平台上设置有朝向垃圾焚烧炉排布置的垃圾推料小车,炉渣堆料平台上设置有朝向余热回收炉排布置的炉渣推料小车。

7、可选的,垃圾焚烧炉排一端连接至垃圾堆料平台的边缘,另一端连接至炉渣堆料平台的边缘;余热回收炉排一端连接至炉渣堆料平台的边缘,另一端连接至炉渣出口。

8、可选的,垃圾焚烧炉的炉顶还设置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设置于垃圾焚烧炉排上方。

9、可选的,垃圾焚烧炉内部具有垃圾处理通道,挡风壁以部分阻隔垃圾处理通道的方式设置在垃圾处理通道内,挡风壁一端设置于炉顶,另一端向炉渣堆料平台和余热回收炉排的连接处延伸;挡风壁将垃圾焚烧炉划分为垃圾燃烧段和热能回收段;在挡风壁靠近余热回收炉排的末端设置有导通或阻断垃圾燃烧段和热能回收段的活动挡板。

10、可选的,活动挡板的侧边旋转连接于挡风壁的末端,并且以挡风壁末端的侧边为轴转动。

11、可选的,挡风壁靠近余热回收炉排的一侧设置有与挡风壁呈一定夹角且斜向下延伸的连杆,活动挡板转动连接于连杆,并且绕连杆的末端枢转。

12、可选的,炉渣出口处设置有液封式捞渣机,液封式捞渣机的出口连接至渣坑。

13、可选的,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出口连接至烟气处理系统。

14、可选的,高温空气出口通过布袋除尘器连接至焚烧炉的一次风管道。

15、可选的,布袋除尘器的粉尘出口连通至液封式捞渣机。

16、可选的,布袋除尘器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焚烧炉的一次风系统。

17、可选的,布袋除尘器的气体出口通过引风机连接至焚烧炉的一次风系统。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中包括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炉具有垃圾焚烧段和余热回收段,在垃圾焚烧段内设置垃圾焚烧炉排,在余热回收段内设置余热回收炉排,并分别向两炉排通入一次风和常温空气。两炉排的运动方向均与垃圾的下落移动方向相反,以使得在垃圾焚烧段,通过一次风吹力和炉排片的旋转推力,使得垃圾在向前、向下翻转运动时能够与一次风充分接触,从而保证垃圾在垃圾焚烧段能够充分燃烧。而在余热回收段,余热回收炉排推动炉渣向前翻转运动,在此过程中与常温空气充分接触并换热,使得常温空气吸收炉渣的热量变为高温空气,炉渣完成降温冷却功能,而后通过炉渣出口排出,以此完成炉渣的热能回收过程。经过本技术提供的垃圾焚烧炉,能够使得高温炉渣在出口前就冷却温低温炉渣,低温炉渣进入液封式捞渣机后能够显著降低捞渣机的冷却水用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热能利用率。

20、不仅如此,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与炉渣换热后所产生的高温空气在经过除尘处理后也能够回用至垃圾焚烧段作为一次风助燃。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垃圾焚烧厂的热能利用率。

21、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焚烧炉(100),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炉底沿垃圾移动方向设置有垃圾焚烧炉排(111)和余热回收炉排(121),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和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均向下倾斜布置,二者的炉排运动方向均与垃圾的移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的炉排片风孔与一次风管道(116)相接,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的炉排片风孔与常温空气管道(122)相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炉顶开设有垃圾入口(130),所述垃圾入口(130)和所述炉渣出口(140)位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相对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和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之间设置有炉渣堆料平台(114),所述垃圾入口(130)下方设置有垃圾堆料平台(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堆料平台(112)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布置的垃圾推料小车(113),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布置的炉渣推料小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一端连接至所述垃圾堆料平台(112)的边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的边缘;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一端连接至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的边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炉渣出口(1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炉顶还设置有烟气出口(150),所述烟气出口(150)设置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内部具备垃圾处理通道,挡风壁(160)以部分阻隔所述垃圾处理通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垃圾处理通道内,所述挡风壁(160)一端设置于炉顶,另一端向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和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的连接处延伸;所述挡风壁(160)将所述垃圾处理通道划分为垃圾燃烧段和热能回收段;在所述挡风壁(160)靠近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的末端设置有导通或阻断所述垃圾燃烧段和所述热能回收段的活动挡板(1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壁(160)靠近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挡风壁(160)呈一定夹角且斜向下延伸的连杆(162),所述活动挡板(161)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162),并且绕所述连杆(162)的末端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出口(140)处设置有液封式捞渣机(200),所述液封式捞渣机(200)的出口连接至所述渣坑(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空气出口(170)通过布袋除尘器(300)连接至焚烧炉的一次风管道(1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焚烧炉(100),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炉底沿垃圾移动方向设置有垃圾焚烧炉排(111)和余热回收炉排(121),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和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均向下倾斜布置,二者的炉排运动方向均与垃圾的移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的炉排片风孔与一次风管道(116)相接,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的炉排片风孔与常温空气管道(122)相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炉顶开设有垃圾入口(130),所述垃圾入口(130)和所述炉渣出口(140)位于所述垃圾焚烧炉(100)的相对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和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之间设置有炉渣堆料平台(114),所述垃圾入口(130)下方设置有垃圾堆料平台(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堆料平台(112)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布置的垃圾推料小车(113),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布置的炉渣推料小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111)一端连接至所述垃圾堆料平台(112)的边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4)的边缘;所述余热回收炉排(121)一端连接至所述炉渣堆料平台(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司景忠王佳洪曾贤琼彭泽均文永林李立亚马成龙郑雪艳舒秀琦詹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