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可拼接的梁和板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混凝土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装配式梁和板以及梁板的拼接方式,通过预制构件的施工便捷性,从而节省施工工期,节约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梁和板以及梁板的拼接方式,具体为: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拼接方式分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形式。单向板的拼接方式为总长一半位置处两拼接板的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竖向约束较强但对其转动约束较弱;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板块划分按照四边简支作用下塑性铰线理论的塑性铰线位置处进行分割,四块板块的连接处采用与单向板相同的拼接方式。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位置位于反弯点(弯矩为0)和梁中间位置(剪力为0)两者的中点处,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梁和板的搭接交界处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对准预制混凝土梁预埋u型钢的外申部分,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3、上述的混凝土双向板和单向板两种形
4、上述的单向板的拼接方式,整个单向板是两块预制板拼接而成,且两板块的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板块外伸部位之间用螺栓紧固连接。
5、上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约束作用,均布荷载作用下楼板和梁会产生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楼板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但板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下的水平位移小于竖向位移的十分之一,因此可忽略水平位移对楼板内力分布的影响,而楼板水平位移与梁对板的转动约束呈正相关,故可忽略梁对板转动约束的影响,因此,对楼板进行分析时,可按四边简支矩形板承载力理论模型进行分析。
6、上述的双向板的板块划分方式依据塑性铰线理论中塑性铰线位置,塑性铰线理论是钢筋混凝土板极限荷载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研究板可能出现的各种破坏图形,确定可能的机动容许的位移场。根据结构极限分析方法的上限定理,可求出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荷载值按照塑性铰线理论所求得的极限荷载为其上限值。塑性铵线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板的实际破坏图形与计算给定的破坏机构也比较一致。钢筋混凝土板在极限状态下形成若干条塑性铰线,塑性铰线将板分割成若于板块,通过塑性铰线的所有纵向钢筋都已达到屈服,而沿塑性铰线截面的抵抗弯矩则已达到极限弯矩值。承受正弯矩的塑性铰线称为正塑性铰线,其裂缝出现在板的下表面;承受负弯矩的塑性铵线称为负塑性铰线,其裂缝出现在板的上表面。
7、上述的双向板板块之间的搭接方式,双向板按照塑性铰线的位置分割为4块,板块与板块间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外伸部位用螺栓紧固连接。
8、上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位置位于反弯点(弯矩为0)和梁中间位置(剪力为0)两者的中点处,柱对梁的转动约束以及支座处的竖向约束较强,因此梁两端的支座形式等效为固支支座,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反弯点位置距离端支座处(1/2-√6/6)l,l为梁长,且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剪力为零的位置位于梁跨中,因此综合考虑弯矩和剪力较小的位置,选择两者中点为梁的拼接位置。
9、上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方式,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用螺栓紧固连接。
10、上述的梁和板的交界处拼接方式,预制混凝土梁中预埋u型钢且外伸出梁顶一定尺寸,梁和板的搭接交界处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对准预制混凝土梁预埋u型钢的外伸部分,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2、装配式建筑构件可以标准化大量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质量方面更加可靠,且可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缩小施工工期,且增加了工期的人为控制性,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
13、预制构件加工完成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此施工工艺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物料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节水节电节材环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梁和板及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拼接方式分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形式。单向板的拼接方式为总长一半位置处两拼接板的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竖向约束较强但对其转动约束较弱;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板块划分按照四边简支作用下塑性铰线理论的塑性铰线位置处进行分割,四块板块的连接处采用与单向板相同的拼接方式。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位置位于反弯点(弯矩为0)和梁中间位置(剪力为0)两者的中点处,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梁和板的搭接交界处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对准预制混凝土梁预埋U型钢的外申部分,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混凝土双向板和单向板两种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小于2时,为双向板;当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在2~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形式考虑;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大于3时,为单向板。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单向板的拼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整个单向板是两块预制板拼接而成,且两板块的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约束作用,其特征在于:均布荷载作用下楼板和梁会产生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楼板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但板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下的水平位移小于竖向位移的十分之一,因此可忽略水平位移对楼板内力分布的影响,而楼板水平位移与梁对板的转动约束呈正相关,故可忽略梁对板转动约束的影响,因此,对楼板进行分析时,可按四边简支矩形板模型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板的板块划分方式依据塑性铰线理论中塑性铰线位置,其特征在于:塑性铰线理论是钢筋混凝土板极限荷载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研究板可能出现的各种破坏图形,确定可能的机动容许的位移场。根据结构极限分析方法的上限定理,可求出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荷载值按照塑性铰线理论所求得的极限荷载为其上限值。塑性铵线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板的实际破坏图形与计算给定的破坏机构也比较一致。钢筋混凝土板在极限状态下形成若干条塑性铰线,塑性铰线将板分割成若于板块,通过塑性铰线的所有纵向钢筋都已达到屈服,而沿塑性铰线截面的抵抗弯矩则已达到极限弯矩值。承受正弯矩的塑性铰线称为正塑性铰线,其裂缝出现在板的下表面;承受负弯矩的塑性铵线称为负塑性铰线,其裂缝出现在板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板板块之间的搭接方式,其特征在于:双向板按照塑性铰线的位置分割为4块,板块与板块间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用螺栓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位置位于反弯点(弯矩为0)和梁中间位置(剪力为0)两者的中点处,其特征在于:柱对梁的转动约束以及支座处的竖向约束较强,因此梁两端的支座形式等效为固支支座,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反弯点位置距离端支座处(1/2-√6/6)l,l为梁长,且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剪力为零的位置位于梁跨中,因此综合考虑弯矩和剪力较小的位置,选择两者中点为梁的拼接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方式,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用螺栓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梁和板的交界处拼接方式,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梁中预埋U型钢且外伸出梁顶一定尺寸,梁和板的搭接交界处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对准预制混凝土梁预埋U型钢的外伸部分,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梁和板及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拼接方式分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形式。单向板的拼接方式为总长一半位置处两拼接板的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竖向约束较强但对其转动约束较弱;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板块划分按照四边简支作用下塑性铰线理论的塑性铰线位置处进行分割,四块板块的连接处采用与单向板相同的拼接方式。预制混凝土梁的拼接位置位于反弯点(弯矩为0)和梁中间位置(剪力为0)两者的中点处,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台阶锯齿状拼接,并用对拉螺栓进行锚固。梁和板的搭接交界处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对准预制混凝土梁预埋u型钢的外申部分,并用螺栓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混凝土双向板和单向板两种形式,其特征在于:当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小于2时,为双向板;当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在2~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形式考虑;楼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值大于3时,为单向板。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单向板的拼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整个单向板是两块预制板拼接而成,且两板块的拼接部位预留一定尺寸的外伸结构,其拼接面上为锯齿状结构并有预留螺栓孔,方便拼接完毕后用螺栓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对楼板的约束作用,其特征在于:均布荷载作用下楼板和梁会产生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楼板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但板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下的水平位移小于竖向位移的十分之一,因此可忽略水平位移对楼板内力分布的影响,而楼板水平位移与梁对板的转动约束呈正相关,故可忽略梁对板转动约束的影响,因此,对楼板进行分析时,可按四边简支矩形板模型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板的板块划分方式依据塑性铰线理论中塑性铰线位置,其特征在于:塑性铰线理论是钢筋混凝土板极限荷载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伟,王功臣,周传响,朱巧玲,张荣莅,纪星宏,秦鹏飞,许伟强,李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大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