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装置及气密性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1110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9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装置及气密性检测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容积标定仅需要比较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与插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不需要对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整套设备进行拆卸,因此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将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标定出来,从而能大幅度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相关,特别是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气密性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1、车辆水冷控制器有冷却液流道和腔体,当控制器存在缺陷导致冷却液外泄时,会造成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都需要进行防水测试。

2、现有的防水测试通常采用差压法气密性检测,气密性检测系统向待测件,例如水冷控制器,打入一定压力气体,通过压力差判断是否存在泄露。然而这种方法极其考验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的一致性,由于测试方法的特殊性,待测件的体积参数稍有波动,便会给最终测试结果带来极大的影响。

3、对于这种非常精密的测量系统,需要有一套严苛的方法去标定、验证系统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排除一些系统本身带来的误差影响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4、然而,现有技术缺乏对待测件的体积的标定方法,导致无法准确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乏对待测件的体积的快速标定方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气密性检测系统。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以及检测仪,所述待测件通过所述测试管路与所述检测仪连接,方法包括:

3、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

4、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

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仪为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6、获取所述待测件通过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测量得到的第一压力差、以及获取所述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之后再次测量得到的第二压力差,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差与所述第二压力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所述第一压力差为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时所述待测件与标准罐的压力差,所述第二压力差为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时所述待测件与标准罐的压力差。

7、更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待测件通过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测量得到的第一压力差、以及获取所述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之后再次测量得到的第二压力差,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差与所述第二压力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8、设置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待确定等效容积为体积初值;

9、获取所述待测件通过未接入标准漏孔的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压力差;

10、基于所述待确定等效容积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压力差转换为第一转换泄漏量,计算所述第一转换泄漏量的平均值作为第一泄漏量;

11、获取所述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之后再次测量得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压力差,基于所述待确定等效容积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压力差转换为第二转换泄漏量,计算所述第二转换泄漏量的平均值作为第二泄漏量;

12、如果所述第一泄漏量与所述标准漏孔的泄露量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泄漏量,则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为所述待确定等效容积,否则更新所述待确定等效容积之后,再次计算第二泄漏量,直到所述第一泄漏量与所述标准漏孔的泄露量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泄漏量。

13、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14、获取对所述待测件进行改制的改制待测件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得到的改制检测数据,所述改制待测件与所述测试管路无气孔连接,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为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改制待测件检测得到的泄露值;

15、获取对所述待测件未进行改制的正常待测件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得到的第一正常检测数据,所述正常待测件与所述测试管路有气孔连接,所述第一正常检测数据为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正常待测件检测得到的泄露值;

16、根据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与所述第一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与所述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18、根据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差值以及所述第一正常检测数据的标准差,计算量具重复精度能力指数;

19、如果所述量具重复精度能力指数符合接收标准,则获取多个正常待测件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得到的第二正常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否则判断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不可接受,所述第二正常检测数据为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正常待测件检测得到的泄露值。

20、再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21、根据所述第二正常检测数据计算重复性指标、再现性指标以及波动指标;

22、根据所述重复性指标与所述再现性指标计算重复性和再现性指标;

23、根据所述重复性指标、所述再现性指标以及所述波动指标计算总变差;

24、根据所述重复性和再现性指标与所述总变差指标判断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的系统有效性。

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装置,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以及检测仪,所述待测件通过所述测试管路与所述检测仪连接,装置包括:

26、标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

27、验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29、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0、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1、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如前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如前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的所有步骤。

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第一封堵气缸、第二封堵气缸、检测仪器、连接管路、气源以及气源管路,所述第一封堵气缸通过开有气孔的第一气缸堵头与所述待测件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封堵气缸通过封闭的第二气缸堵头与所述待测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封堵气缸的进气端与所述测试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测试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检测仪器连接,所述第一封堵气缸的进气端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气源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检测仪器连接,且所述气源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封堵气缸以及所述第二封堵气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以及检测仪,所述待测件通过所述测试管路与所述检测仪连接,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为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件通过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测量得到的第一压力差、以及获取所述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之后再次测量得到的第二压力差,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差与所述第二压力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与所述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7.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装置,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以及检测仪,所述待测件通过所述测试管路与所述检测仪连接,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的所有步骤。

10.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第一封堵气缸、第二封堵气缸、检测仪器、连接管路、气源以及气源管路,所述第一封堵气缸通过开有气孔的第一气缸堵头与所述待测件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封堵气缸通过封闭的第二气缸堵头与所述待测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封堵气缸的进气端与所述测试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测试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检测仪器连接,所述第一封堵气缸的进气端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气源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检测仪器连接,且所述气源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封堵气缸以及所述第二封堵气缸连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待测件、测试管路以及检测仪,所述待测件通过所述测试管路与所述检测仪连接,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为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根据所述待测件在检测仪未接入标准漏孔以及接入标准漏孔之后的数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件通过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测量得到的第一压力差、以及获取所述压差式气密性检测仪接入标准漏孔之后再次测量得到的第二压力差,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差与所述第二压力差标定气密性检测系统中待测件和测试管路的等效容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容积,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改制检测数据与所述正常检测数据,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系统有效性验证,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