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菌剂、治理方法及治理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50995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水治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菌剂、治理方法及治理设备,其中污水处理菌剂的菌种包括磷酸芽孢杆菌10份~90份、硝化细菌5份~80份、反硝化细菌5份~80份、芽孢杆菌5份~60份、微球菌3份~65份、植物乳杆菌3份~60份、耐盐菌3份~60份、醋酸菌2份~50份、产甲烷杆菌2份~50份、产甲烷螺菌2份~30份、假单胞菌2份~30份以及活化酶、多糖2份~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治理菌剂和治理方法具有高效性、低成本、环保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效果,设计的治理设备能够有效地将沉淀区污泥的回收,便于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再次降解,有助于污水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水治理,具体为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菌剂、治理方法及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1、城市河道和湖泊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水环境,随着人口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了河道和湖泊中,导致水体中有机物、氨氮、总磷和硫化氢等污染物持续增加,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

2、现阶段使用化学方法治理河道,虽然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但存在一些劣势和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首先,化学治理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这些药剂本身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残留的化学物质会对水体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其次,化学药剂可能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的有毒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同样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此外,化学治理通常成本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测,增加了治理的经济负担。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还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在选择河道污水治理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化学治理的这些劣势和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菌剂,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成分由碳源、氮源、磷源以及硫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食糖或醋酸;所述氮源为尿素或硝酸钾;所述磷源为磷酸盐或多聚磷酸盐;所述硫源为硫酸氢钠。

5.一种河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治理的方法中使用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设备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菌剂,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成分由碳源、氮源、磷源以及硫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食糖或醋酸;所述氮源为尿素或硝酸钾;所述磷源为磷酸盐或多聚磷酸盐;所述硫源为硫酸氢钠。

5.一种河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治理的方法中使用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设备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8)包括固定在驱动管(5)外侧的传动齿轮(12),所述驱动管(5)的内侧开设有联动槽(13),且所述排料杆(10)外侧固定有与所述联动槽(13)滑动连接的联动板(14),所述联动板(14)外侧固定有与所述联动槽(13)相抵的弹簧片(15),所述收集框(4)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与所述传动齿轮(1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6),所述收集框(4)的一侧通过电机架固定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2)的齿轮轴固定,所述排料杆(10)的外侧安装有振动件(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滨黄敏郎黄泽元李滨滨毕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