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09771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属于重型油气悬架系统领域。它由上部连接组件、中部工作组件、下部连接组件、气体调节调节组件与液压油调节组件构成;上部连接组件包括:上吊耳、活塞杆、导向套;中部工作组件包括:缸体、活塞、液压油中腔、下浮动活塞;下部连接组件包括:防震垫、下吊耳、下充放气阀孔;气体调节组件包括:上充放气阀孔、氮气上腔、氮气下腔,用于调节内部气体压力实现缓冲与能量存储;以及液压油调节组件包括:液压油上腔、下腔、节流阀、单向流通阀等调节液压油流量与流向来改变阻尼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成缸体改善空间利用率,控制缸体内油、气流动来实现缓冲减震等功能,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与操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型油气悬架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1、油气悬架作为连接车身与车轮的连接机构,在车辆行驶作业中可以缓和地面冲击,衰减车身震动,在提升平顺性和舒适性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时重型车领域,如宽体矿车的运行环境极为严苛,需频繁应对重载、崎岖路况。传统的悬架系统多采用被动油气悬架与储能器分开式设计,其悬架阻尼比不能根据簧载变化而发生改变;独立部件占用大量底盘空间,易引发部件干涉、影响强化防护装置等适配性布局;另一方面,二者间依靠管路连接,能量传递时受管路阻力、连接点密封性影响,损耗严重,致使悬架系统响应迟缓,无法及时缓冲路面剧烈冲击,影响车辆操控稳定性与驾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通过采用一体化组合式设计改善集成化低与阻尼不可变等问题,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与操控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包括:上部连接组件、中部工作组件、下部连接与调节组件。

3、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组件:

4、上吊耳1,用于与车架或其他外部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悬架的上部悬挂;

5、活塞杆2,一端与上吊耳1连接,用于传递外部作用力;

6、导向套3,套设于活塞杆2上,用于对活塞杆2的运动进行导向。

7、作为优选的,所述中部工作组件:

8、缸体4,用于容纳和支撑内部部件,构成悬架的主体结构;

9、活塞5,设置于缸体4内,能够在缸体4内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将缸体4内部分隔成不同腔室;

10、液压油上腔13与液压油中腔6,位于活塞5上下两侧,在活塞5运动时液压油在该腔室内循环流动,实现能量传递和缓冲;

11、下浮动活塞7,设置于缸体4下部,辅助活塞5进行液压油的流动控制和压力调节。

12、作为优选的,所述下部连接与调节组件:

13、防震垫8,位于悬架底部,用于缓冲和减震,减少对底部的冲击;

14、下吊耳9,用于与车桥或其他外部结构进行连接,实现悬架的下部悬挂;

15、下充放气阀孔19,用于对悬架内的气体进行充放操作。

16、作为优选的,所述气体调节组件包括:

17、上充放气阀孔10,与下充放气阀孔19配合,用于对悬架内的气体进行充放操作,调节内部气体压力;

18、氮气上腔11和氮气下腔18,填充有氮气,在悬架工作过程中通过气体的压缩和膨胀实现缓冲和能量存储。

19、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油调节组件包括:

20、液压油上腔13、液压油中腔6和液压油下腔17,在活塞5和上下浮动活塞运动时,液压油在这些腔室之间流动,实现能量传递和缓冲;

21、节流阀a14、流通阀b16和单向流通阀c20,用于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悬架阻尼特性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工作工况;

22、充放油阀孔15,与外部充放油装置相适配,通过该外部充放油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对油气悬架进行充放油操作,并且保证充放油过程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确保油气悬架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23、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5、下浮动活塞7和上浮动活塞12,在缸体4内进行往复运动,划分不同腔室,并通过其运动控制液压油和气体的流动,实现悬架的缓冲、减震和能量转换功能。

24、作为优选的,所述缸体4,采用高强度材料一体制成,能够承受内部液压油和气体的压力。

25、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杆2,与上吊耳1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维修。

26、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套3,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以保证对活塞杆2长期有效的导向作用。

27、作为优选的,所述氮气上腔11和氮气下腔18,腔内的氮气初始压力可根据车辆类型和使用工况进行设定和调节。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专利技术,将储能器与悬架合为一体减少了外部连接管路,规避了因管路老化、破损导致的潜在风险,节省底盘空间。

30、2、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油液循环控制方式进行多种阻尼的调节。能依据实时路况、车速、载荷等因素迅速调整悬架阻尼,进而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与驾乘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悬架包括:上部连接组件、中部工作组件、下部连接与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调节组件,所述气体调节组件包括:上充放气阀孔(10),与下充放气阀孔(19)配合,用于对悬架内的气体进行充放操作,调节内部气体压力;氮气上腔(11)和氮气下腔(18),填充有氮气,在悬架工作过程中通过气体的压缩和膨胀实现缓冲和能量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油调节组件,所述液压油调节组件包括:液压油上腔(13)、液压油中腔(6)和液压油下腔(17),在活塞(5)和上下浮动活塞运动时,液压油在这些腔室之间流动,实现能量传递和缓冲;节流阀A(14)、流通阀B(16)和单向流通阀C(20),用于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悬架阻尼特性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工作工况;充放油阀孔(15),与外部充放油装置相适配,通过该外部充放油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对油气悬架进行充放油操作,并且保证充放油过程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确保油气悬架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下浮动活塞(7)和上浮动活塞(12),在缸体(4)内进行往复运动,划分不同腔室,并通过其运动控制液压油和气体的流动,实现悬架的缓冲、减震和能量转换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采用高强度材料一体制成,能够承受内部液压油和气体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与上吊耳(1)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维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以保证对活塞杆(2)长期有效的导向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上腔(11)和氮气下腔(18),腔内的氮气初始压力可根据车辆类型和使用工况进行设定和调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悬架包括:上部连接组件、中部工作组件、下部连接与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调节组件,所述气体调节组件包括:上充放气阀孔(10),与下充放气阀孔(19)配合,用于对悬架内的气体进行充放操作,调节内部气体压力;氮气上腔(11)和氮气下腔(18),填充有氮气,在悬架工作过程中通过气体的压缩和膨胀实现缓冲和能量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室蓄能器及油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油调节组件,所述液压油调节组件包括:液压油上腔(13)、液压油中腔(6)和液压油下腔(17),在活塞(5)和上下浮动活塞运动时,液压油在这些腔室之间流动,实现能量传递和缓冲;节流阀a(14)、流通阀b(16)和单向流通阀c(20),用于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从而实现对悬架阻尼特性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工作工况;充放油阀孔(15),与外部充放油装置相适配,通过该外部充放油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对油气悬架进行充放油操作,并且保证充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兵蒋亚宁袁显举李辽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