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成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953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成像仪,包括圈座和控制器,所述圈座底部装配有红外成像机头,所述控制器和红外成像机头采用线缆控制连接,所述圈座的周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环绕圈座均匀布置有多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径向装配在圈座侧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具有朝向远离圈座方向延伸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装配有定位板,所述伸缩杆端部两侧还装配有弹力支撑件,所述弹力支撑件远离圈座的一端旋转装配有辅助滚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井下大范围、高效果的红外成像探测性能,且具有防护功能,可防止红外成像机头下放过程中碰撞损坏,更适用于井下成像探测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探测,具体为一种井下成像仪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深入,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勘探开发,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再到基础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勘察与灾害预防,井下成像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关键手段,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勘探开发中,井下成像技术能够直接观测到井筒内部的地质结构、岩性分布、裂缝发育以及流体性质等关键信息。在基础工程领域,如隧道、地铁、桥梁等项目的建设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井下成像技术能够深入地下,对地质构造、岩石强度、地下水分布等进行详细探测,为工程选址、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在考古发掘中,井下成像技术能够非破坏性地揭示古代遗迹、墓葬的结构与布局,为考古学家提供宝贵的线索和证据。在自然灾害预警与监测方面,井下成像技术通过观测地下地质结构的变化,可以预测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为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井下成像仪,也被称为井下电视或成像测井仪器,利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井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成像仪,包括圈座(1)和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座(1)包括圈板(11)和居中设置在圈板(11)内部的中轴板(14),所述中轴板(14)顶部装配有驱动马达(16),所述驱动马达(16)底部竖直旋转装配有轴杆(17),所述轴杆(17)与驱动马达(1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红外成像机头(2)装配在轴杆(17)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板(14)侧壁与圈板(11)内壁之间径向固定有多根支撑杆(15),所述中轴板(14)顶部固定有U形架(18),所述U形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成像仪,包括圈座(1)和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座(1)包括圈板(11)和居中设置在圈板(11)内部的中轴板(14),所述中轴板(14)顶部装配有驱动马达(16),所述驱动马达(16)底部竖直旋转装配有轴杆(17),所述轴杆(17)与驱动马达(1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红外成像机头(2)装配在轴杆(17)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板(14)侧壁与圈板(11)内壁之间径向固定有多根支撑杆(15),所述中轴板(14)顶部固定有u形架(18),所述u形架(18)顶端设置有吊环(19),所述吊环(19)上绑接有绳索(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板(11)外周壁上径向设置有安装臂(12),所述安装臂(12)内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贯穿安装臂(12)远离圈板(11)的端面,所述电动推杆(5)装配在安装孔(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成像机头(2)底端设置为锥体结构,所述红外成像机头(2)底端的锥面以及底端面上均匀装配有多个红外探头(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强张建华张峰盛李立张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