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储能配电领域,特别涉及储能配电汇流柜。
技术介绍
1、大型储能集装箱是针对日益增长的移动储能需求,解决能源问题而设计的,具有提升能源利用率,建设周期短,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备用电源等方面,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用于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2、在现有的储能技术中,需要配电箱和汇流箱对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传统方式的配电箱和汇流箱所需空间较大且相互之间的连接导线数量较多,这种分体式的安装方式对集装箱内部空间造成的大量浪费,暴露在箱体外部的导线由于连接点位不同,易造成杂乱堆放在箱体周围的局面,进一步使得空间利用率降低。现阶段储能集装箱的发展方向是朝着高集成度、小占地面积设计的,因此,亟需设计一款适用于储能集装箱的配电汇流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储能配电汇流柜,包括柜体,由柜门控制启闭,所述柜体内设柜腔;
2、所述柜腔内由上至下分为至少第三个部分,分别用于容纳配电元器件、汇流元器件和防护元器件;
3、所述柜腔上方水平布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柜体上方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配电元器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处布置有挡板,且与配电元器件散热位置相贴的柜体表面设有散热通孔;
4、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柜腔内壁布置有固定板和若干线槽,所述固定板上分布有连接件,用于连接汇流元器件,且汇流元器件线束由线槽固定走线;
...【技术保护点】
1.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4),由柜门(41)控制启闭,所述柜体(4)内设柜腔(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4)还包括框架(43),呈长方体架构造,且顶面、底面、背面和两侧面分别密封围合有顶板(44)、底板(45)、背板(46)和一组侧板(47),且正面由柜门(41)控制启闭,所述框架(43)上连接有支撑梁(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元器件为UPS电源,与UPS电源相接触的顶板(44)和背板(46)上开设有散热通孔(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元器件包括用于执行汇流作业的BMS、交换机、IO模块、空气开关和端子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器件包括隔离开关和接线铜牌,由上至下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支架(22)上,所述框架(43)沿铅垂向开设有若干组螺孔,所述第二支架(22)通过自攻螺钉安装于螺孔内,以使得彼此间距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41)处开设有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51)内安装有显示屏(5),且显示屏(5)探头布置于柜体(4)内,所述显示屏(5)朝外,用于观察配电元器件和汇流元器件的运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5)为BMS或EMS显示屏,且背面设置接线,一端可旋转连接于安装孔(51)一侧,且另一端锁合于安装孔(51)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4)顶部设置有吊耳(4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4)底部设置有底座(48),所述底座(48)侧面开设有叉车槽(480)。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4),由柜门(41)控制启闭,所述柜体(4)内设柜腔(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4)还包括框架(43),呈长方体架构造,且顶面、底面、背面和两侧面分别密封围合有顶板(44)、底板(45)、背板(46)和一组侧板(47),且正面由柜门(41)控制启闭,所述框架(43)上连接有支撑梁(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元器件为ups电源,与ups电源相接触的顶板(44)和背板(46)上开设有散热通孔(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元器件包括用于执行汇流作业的bms、交换机、io模块、空气开关和端子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配电汇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器件包括隔离开关和接线铜牌,由上至下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支架(22)上,所述框架(43)沿铅垂向开设有若干组螺孔,所述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生,樊晨,程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