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栋大棚,特别是涉及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
技术介绍
1、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2、在食用菌种植时为保证其存活率,需要在大棚中进行培育种植,但现有的常采用蔬菜大棚进行食用菌栽培,而其由弧形的棚架和铺在棚架上的薄膜构成,成本较低,但在食用菌栽培时需要确保其通风及保持湿度,而上述大棚大多通过人工控制大棚通风口的开闭,若雨季时难免无法快速有效地闭合通风口,从而导致大棚难以适用于大规模栽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包括温室大棚体和对称设置在温室大棚体两侧的对流门,还包括:
4、遮阳架体,固定在温室大棚体的上端面,用于对温室大棚体加强及防护;
5、主电动卷杆,设置在遮阳架体的上端,用于对控制遮阳架体的遮阳网开启及关闭;
6、阻挡机构,设置在温室大棚体的内侧,用于对气体引导的同时对外雨水的进入。
7、进一步地,所述遮阳架体
8、进一步地,所述次层遮阳网的内部中央位置均匀设置有辅电动卷杆,且辅电动卷杆与主电动卷杆的位置相对应。
9、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板一、连接板和阻挡板二,阻挡板一固定在温室大棚体内壁一侧,连接板固定在阻挡板一的下端面,阻挡板二固定在连接板的下端面,且阻挡板二的尾端与温室大棚体内壁远离阻挡板一的一侧相连接,且阻挡板一与阻挡板二的表面均覆盖有薄膜。
10、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板一与阻挡板二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且阻挡板二的高度低于阻挡板一。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内置电动薄膜转杆可上下调节闭合。
12、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板二的下端开设有卡槽体,卡槽体的内侧设置有喷管,且喷管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喷头。
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通过设置顶部遮阳网与次层遮阳网不仅可对温室大棚体进行防护,在两者之间的透明罩不会影响食用菌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设置的主电动卷杆能够保证顶部遮阳网上端的正常开启及关闭,使得设备的智能化效果增加,而后,设置的阻挡板一与阻挡板二能够进一步对温室大棚体进行防护,由于两者为圆弧形结构,其可阻挡雨水遗留的水都是到达两个弧面上,并通过弧面下端的开口使得雨水流出,使其不会进入大棚内,同时设置的开口槽内置电动薄膜转杆可上下调节闭合能够使得控制正常流通,而开口槽开设在连接板侧壁其位置并高于阻挡板二,因此,在使用时雨水不会经过阻挡板二进入温室大棚体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包括温室大棚体(1)和对称设置在温室大棚体(1)两侧的对流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架体(3)包括顶部遮阳网(4)和次层遮阳网(5),次层遮阳网(5)设置在温室大棚体(1)的上端面,顶部遮阳网(4)固定在次层遮阳网(5)的上端面,且主电动卷杆(6)沿着顶部遮阳网(4)的下端面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层遮阳网(5)的内部中央位置均匀设置有辅电动卷杆(7),且辅电动卷杆(7)与主电动卷杆(6)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板一(8)、连接板(9)和阻挡板二(10),阻挡板一(8)固定在温室大棚体(1)内壁一侧,连接板(9)固定在阻挡板一(8)的下端面,阻挡板二(10)固定在连接板(9)的下端面,且阻挡板二(10)的尾端与温室大棚体(1)内壁远离阻挡板一(8)的一侧相连接,且阻挡板一(8)与阻挡板二(10)的表面均覆盖有薄膜。
5.根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开口槽,且开口槽(11)内置电动薄膜转杆可上下调节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二(10)的下端开设有卡槽体,卡槽体的内侧设置有喷管(12),且喷管(12)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喷头。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包括温室大棚体(1)和对称设置在温室大棚体(1)两侧的对流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架体(3)包括顶部遮阳网(4)和次层遮阳网(5),次层遮阳网(5)设置在温室大棚体(1)的上端面,顶部遮阳网(4)固定在次层遮阳网(5)的上端面,且主电动卷杆(6)沿着顶部遮阳网(4)的下端面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层遮阳网(5)的内部中央位置均匀设置有辅电动卷杆(7),且辅电动卷杆(7)与主电动卷杆(6)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板一(8)、连接板(9)和阻挡板二(10),阻挡板一(8)固定在温室大棚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炜卿,练长勋,吴佶恩,吴华君,吴大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辰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