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761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17
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及方法,测量系统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发射车辆和接收车辆,发射车辆内设置有移动电站、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第一计算机和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接收车辆内安装有矢量网络分析仪、第二计算机和第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在测试用车辆中安装仪器,配置仪器参数、调试设备,在行驶场景中进行测量;结合收发天线的相关参数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数据接口获取信道特性数据,结合载波相位差定位系统回报的定位信息,取得车辆行驶过程数据,对上述数据按照时间进行对齐,根据信道特性与行驶信息的对应关系建造场景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完整地重现车对车信道测量中的信道特性数据与车辆行驶信息数据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解决了车对车信道的测量结果在应用于射线跟踪时的诸多不便,测量准确度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波传播特性以及信道特性,尤其涉及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车辆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信设施建设的完备,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多企业和研发机构着手于车联网这一需求的实现。车联网这一通信场景与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存在着区别。蜂窝通信场景通常由固定位置的基站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多数情况下为视距场景,信道情况相对简单。而车对车通信的主体是车载移动通信平台,车载平台在交通环境中与其他车载平台以及现有基建中的通信网络基站均有通信活动。同时,车辆本身在交通车流、城市环境、高速行驶道路环境下运动速度较快,运动轨迹多样,信道情况相对复杂。为了获得接收功率、路径损耗、多径等信道参数,人们从车对车通信的网络特性,天线设计,信道特性等方面对车对车信道展开研究。目前的信道的相关研究中,包含有网络通信以及物理层信道的研究成果。车对车通信的信道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性模型以及确定性模型两种,其中确定性信道模型又以射线跟踪方法为主。>

2、射线跟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发射车辆和接收车辆,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车辆顶部的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及接收车辆顶部的第二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均成对设置,且关于行进方向的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之间留有间距,以避免或减少发射天线在水平方向上视距路径被定位天线遮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发射车辆和接收车辆,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车辆顶部的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及接收车辆顶部的第二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均成对设置,且关于行进方向的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天线之间留有间距,以避免或减少发射天线在水平方向上视距路径被定位天线遮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通过万兆网线与第一计算机相连;矢量网络分析仪、第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分别通过万兆网线与第二计算机相连。

5.一种结合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的车对车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对车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对车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将第一计算机安装于发射车辆内,第二计算机安装于接收车辆内;在发射车辆中将第一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与第一计算机通信连接,在接收车辆中将第二计算机分别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第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块通信连接,调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接口功能,使用信道参数回报程序按每秒n次配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扫频参数:以定位模块回报数据中每个第n组数据出现的时刻触发矢量网络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玉臧浩川郭立新南作用王平刘伟李江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