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地钩的,特别是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接触网维修作业中,停电检修作业措施不可或缺,其中挂接地线及作业结束后的拆挂地线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在维修作业的“天窗”时间内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尤其是对于站场等复杂环境下的维修作业。传统接地钩,如图1所示,由滑杆a、压紧端b和螺帽c组成,其中滑杆a一端固定有螺栓d,压紧端b与滑杆a端部之间均具有与钢轨截面造型相适应的c型卡槽e,压紧端b可沿滑杆a滑动,通过螺帽c与螺栓d螺纹拧紧从而将压紧端b紧固于钢轨上,而滑杆a的另一端则用于连接接地线。
2、然而,现有的传统接地钩在长期使用中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使用,接地钩螺栓上的螺纹容易磨损,出现滑丝现象,导致螺帽无法有效紧固,从而影响接地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4、2、传统接地钩的安装与拆卸过程较为繁琐,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螺帽进行拧紧与松开,这一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延误作业进度,增加操作难度。
5、3、由于接地线的接头设计,其接头与螺栓之间的连接为90°直角,使用中会排斥接地线出现折角损伤地线,出现断股。
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包括:
3、滑杆,其一端设有一与钢轨
4、移动杆,其下端滑动套设于滑杆上,且其顶部设有一沿圆弧形路径分布的棘齿结构,环绕所述棘齿结构的弧形中心设有一转轴;
5、操作件,铰接于转轴且以转轴为基准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凸轮结构以及控制手柄;
6、压紧套,具有一呈u型弯折的连接端以及与连接端开口相反且与c型卡槽开口相对的卡槽端,所述连接端两侧对称形成线型的活动槽,所述操作件及压紧端限制于连接端开口两侧之间且转轴两端穿过活动槽以使得连接端可相对转轴活动;
7、控制按钮,铰接于操作件的控制手柄上,以其铰接轴为基准的两端分别形成与棘齿结构配合的棘爪端以及按压端,所述按压端与控制手柄之间设有用于弹性支撑按压端以使得棘爪端扣合于棘齿结构上以及使得按压端至少部分凸出于控制手柄端面的弹性件;
8、其中,凸轮结构的最远端与转轴的中心距离大于连接端开口内侧与转轴的最大距离以使得控制手柄相对于转轴逆着棘齿限位方向转动时可获得一将连接端顶离转轴的最远位置。
9、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一端垂直设有弯折段,所述c型卡槽设于弯折段顶部。
10、优选的,所述操作件接近凸轮结构的一侧沿竖向开设有一通槽,所述移动杆沿竖向穿过通槽,所述转轴沿通槽一侧穿入且依次穿过移动杆后沿通槽另一侧穿出。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包括相对分布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两侧板共同侧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以及两侧板之间围合形成呈“u”型的开口槽,所述移动杆及操作件的转动位置容置于开口槽内。
12、优选的,所述活动槽为对称设置在两侧板侧壁上的线型腰槽,所述腰槽的开口大小与转轴的直径相适应,所述腰槽沿与卡槽端开口平行的方向分布。
13、优选的,所述控制手柄的端面开设有可供控制按钮活动的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为活动设于安装槽底部及按压端之间的复位弹簧。
14、优选的,所述按压端内侧设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内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且与限位槽相对的位置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置复位弹簧的开口。
15、优选的,所述按压端凸出于控制手柄端面的部分设有沿水平贯穿的锁孔,所述锁孔的位置被设定为当按压端被弹性件顶起时锁孔露出于控制手柄之外。
16、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包括与滑杆连接的滑动段以及一体设于滑动段上端的连接段,所述转轴设于连接段上,所述棘齿结构设于连接段远离接近接线结构的一侧,其中:
17、所述棘齿结构为环绕转轴顺时针分布的若干棘齿,若干所述棘齿的限位方向为逆时针;
18、或者,所述棘齿结构为环绕转轴逆时针分布的若干棘齿,若干所述棘齿的限位方向为顺时针。
19、优选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体固定于滑杆端部的连接套以及与连接套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端部设有一与连接套插接限位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与接地线电性连接。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技术通过操作件、控制按钮及移动杆的棘齿结构之间形成的快装快拆结构,实现了接地钩的快速连接与拆除,显著提升了接触网维修作业的效率,且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使用扳手等外部工具,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作业难度;此外,由于取消了传统螺帽螺栓结构,避免了因滑丝导致的连接失效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2、特别地,通过可拆卸设计的接线结构,实现接地线的快速连接,180°的连接角度充分避免接地线损伤断股。
23、综上,本技术相较于原有的接地钩,能够避免因设置螺纹而产生的滑丝问题,且能够实现快速连接与拆除,显著提升接触网维修作业效率,且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使用扳手等外部工具,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及作业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0)的一端垂直设有弯折段(11),所述C型卡槽(12)设于弯折段(1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40)接近凸轮结构(41)的一侧沿竖向开设有一通槽(43),所述移动杆(30)沿竖向穿过通槽(43),所述转轴(32)沿通槽(43)一侧穿入且依次穿过移动杆(30)后沿通槽(43)另一侧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51)包括相对分布的两侧板(511)以及连接两侧板(511)共同侧板(511)的连接板(512),所述连接板(512)以及两侧板(511)之间围合形成呈“U”型的开口槽(513),所述移动杆(30)及操作件(40)的转动位置容置于开口槽(5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53)为对称设置在两侧板(5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42)的端面开设有可供控制按钮(60)活动的安装槽(421),所述弹性件(64)为活动设于安装槽(421)底部及按压端(62)之间的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端(62)内侧设有镂空槽(621),所述镂空槽(621)内底部设有限位槽(622),所述安装槽(421)的内底部且与限位槽(622)相对的位置设有限位套(422),所述限位套(422)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置复位弹簧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端(62)凸出于控制手柄(42)端面的部分设有沿水平贯穿的锁孔(623),所述锁孔(623)的位置被设定为当按压端(62)被弹性件(64)顶起时锁孔(623)露出于控制手柄(42)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30)包括与滑杆(10)连接的滑动段(33)以及一体设于滑动段(33)上端的连接段(34),所述转轴(32)设于连接段(34)上,所述棘齿结构(31)设于连接段(34)远离接近接线结构(20)的一侧,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结构(20)包括一体固定于滑杆(10)端部的连接套(21)以及与连接套(2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端部设有一与连接套(21)插接限位的插接端(23),所述插接端(23)与接地线(80)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0)的一端垂直设有弯折段(11),所述c型卡槽(12)设于弯折段(1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40)接近凸轮结构(41)的一侧沿竖向开设有一通槽(43),所述移动杆(30)沿竖向穿过通槽(43),所述转轴(32)沿通槽(43)一侧穿入且依次穿过移动杆(30)后沿通槽(43)另一侧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51)包括相对分布的两侧板(511)以及连接两侧板(511)共同侧板(511)的连接板(512),所述连接板(512)以及两侧板(511)之间围合形成呈“u”型的开口槽(513),所述移动杆(30)及操作件(40)的转动位置容置于开口槽(5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53)为对称设置在两侧板(511)侧壁上的线型腰槽,所述腰槽的开口大小与转轴(32)的直径相适应,所述腰槽沿与卡槽端(52)开口平行的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改进型接地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42)的端面开设有可供控制按钮(60)活动的安装槽(421),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宝,李炳林,江源奋,杨宝民,柯志鸿,黄勇,王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供电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