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711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取热循环模块、二次换热模块、监测模块、补温模块和维护模块,取热循环模块包括:驱动泵和井下换热器,井下换热器内安装有导流壁管,驱动泵上连接有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均插设于井下换热器内,二次换热模块包括二次换热装置,二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箱,第一换热箱与驱动泵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次换热输出管和一次换热输入管,补温模块包括补温装置,补温装置上安装有加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关的设计,提高对地热能的利用效果,实现取热不取水的效果,从而不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另外还能够避免地热尾水的出现,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长期循环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热能利用,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地热一般指地温,地温是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浅层地温能是指在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广泛存在于浅表地层的恒温带中,受四季气候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相对恒定。

2、目前,对地热能的利用通常是对建筑物进行供暖,通过地下热水管道将热水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或者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中,为家庭、工厂等提供热量。但这种方式会直接抽取地下水,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并且还会出现地热尾水的出现,若直接排放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地热能利用时造成地下水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p>

2、为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取热循环模块、二次换热模块、监测模块、补温模块和维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循环模块包括:驱动泵和井下换热器,所述井下换热器内安装有导流壁管,所述驱动泵上连接有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所述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均插设于所述井下换热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循环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泵将循环介质通过井下输送管注入井下换热器与导流壁管之间,循环介质在井下井下换热器内与地热储层进行热交换使得循环介质的温度升高,然后从井上回流管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取热循环模块、二次换热模块、监测模块、补温模块和维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循环模块包括:驱动泵和井下换热器,所述井下换热器内安装有导流壁管,所述驱动泵上连接有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所述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均插设于所述井下换热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循环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泵将循环介质通过井下输送管注入井下换热器与导流壁管之间,循环介质在井下井下换热器内与地热储层进行热交换使得循环介质的温度升高,然后从井上回流管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换热模块用于将升温后的循环介质从井下换回到地面,然后经过第一次换热,使得二次循环水能够升温,再经过第二次换热,使得终端循环水能够进行升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对井下换热器和换热过程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实时检测循环介质、二次循环水和终端循环水的温度变化,以便补温模块的启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换热,并且对系统中的压力进行监测,确保系统在安全的压力范围内运行,防止出现压力过高或过低导致的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温模块用于对二次循环水进行加热补温,从而能够稳定的向终端循环水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模块用于对地上、地下设备系统进行自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赵一超吕嘉锟张云梁敏富张富凯吴恩国陈宁宁冯豪天宋扬贺德幸刘洋时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