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674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属于城市排水系统施工技术领域。该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布设系统,设置于综合管廊内,管道布设系统包括一对布管车和储管车,储管车内设有绕管件,绕管件上绕设有软管,软管两端分别水平贯穿一对布管车,布管车和储管车均内置动力系统,布管车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外表面设有环形凹槽,第二连接器内设有扣锁,第二连接器设置于地面集水后排水管管口处,第一连接器设置任意一个布管车上,通过外界智能控制再将软管快速铺设的同时,将软管自动与排水管连接,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的参与,快速的对产生内涝的区域进行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系统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由于城市扩建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大中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暴雨季节许多城市由于排水不畅,而出现了“水淹城市”的现象,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出现连续强降雨时,常规排水系统有时无法快速排出道路积水,严重时易发生局部内涝,严重影响道路安全通行。

2、现有的排水系统通常通过排水通道进行排水,一般为重力流,排水速度慢,积水较多时无法快速排出路表积水,而且在重要路段发生局部内涝时,一般需要人工布设应急排水管道,反应速度慢、无法实现快速救援。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可在城市出现连续强降雨或局部内涝时快速布设排水管道,排出道路范围内的积水,保障道路安全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智能化控制快速的对排水管道进行铺设,对产生内涝的区域进行排水。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管车(28)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绕管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绕管件包括定位轴(31)、第二转轴(30)、转轮(29)、第三固定杆(33)、第三转轴(34)和第四固定杆(35),所述第二转轴(30)水平设置,两端均套设有所述定位轴(31),所述转轮(29)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0)上,所述转轮(29)内侧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三固定杆(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32)内,所述第三固定杆(33)底端与所述第三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管车(28)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绕管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绕管件包括定位轴(31)、第二转轴(30)、转轮(29)、第三固定杆(33)、第三转轴(34)和第四固定杆(35),所述第二转轴(30)水平设置,两端均套设有所述定位轴(31),所述转轮(29)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0)上,所述转轮(29)内侧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三固定杆(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32)内,所述第三固定杆(33)底端与所述第三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固定杆(35)连接,第三固定杆(33)带动第四固定杆(35)沿第二导轨(32)上下运动,所述第三转轴(34)通过自转带动第四固定杆(35)进行旋转将软管(10)顶起,所述第二转轴(30)自转时带动所述转轮(29)及附着在其上的所述第四固定杆(35)转动,将所述软管(10)被从两个方向同时卷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连接器(5)和第二连接器(36),所述第一连接器(5)外表面设有环形凹槽(8),所述第二连接器(36)内设有扣锁(37),所述第二连接器(36)设置于地面集水后排水管管口处,第一连接器(5)设置任意一个所述布管车(2)上,当所述第一连接器(5)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6)连接时将所述软管(10)与所述排水管管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5)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6)上均设有第一阀门(3),所述第一阀门(3)顶部设有传感器集成模块(9),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9)用于监测所述软管(10)内的气压、水压、流速参数,所述软管(10)一侧设有气阀(13),所述气阀(13)通过风管(12)连接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通过所述风管(12)令所述软管(10)膨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智慧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管车(28)沿所述软管(10)布设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内设有第一滑槽(1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刘咏琪刘焕娇王亮亮马超智栾英成贾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