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580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4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包括第一覆铜基板,第一覆铜基板与冲压壳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包括依次层叠的导热缓冲层、第二覆铜基板、扩散阻挡层和N/P热电偶对,N/P热电偶对与第一覆铜基板连接,第一覆铜基板为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覆铜基板和第二层覆铜基板,第一层覆铜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一覆铜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所述N/P热电偶对连接,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覆铜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外设置有第一隔离带,第一层覆铜基板与第二层覆铜基板通过通孔进行电极连接。缓解了器件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热电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热电发电转换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能够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换,是一种较为环保的供电方式。

2、制约热电转换技术广泛应用主要存在两个因素,一是热电材料的材料属性,它决定热电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转换效率。二是器件制备集成技术,直接决定器件的器件的可靠性及器件转换效率。

3、目前,常规的热电发电模块是由n个p-n热偶对组成,两端通过单层陶瓷基板连接实现热偶对之间的串并联,这种结构设计将整个热电发电器件暴露在空气中,这使得热电器件在高温服役中容易被氧化,这为热电器件投入实际应用带来了阻碍。针对该问题,以往有采用陶瓷涂层对热电材料表面以及电极表面进行涂敷的方案,但是由于陶瓷涂层与热电材料热膨胀系数失配无法避免表面裂纹的产生,难以实现空气的真正隔离保护。专利cn201710848199.7专利技术了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热电发电模块结构,采用金属外壳将热电模块封装在密闭空间,实现对热电材料与电极材料的高温抗氧化保护,但是该专利中通过输出传感器电极穿过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覆铜基板,所述第一覆铜基板与冲压壳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包括依次层叠的导热缓冲层、第二覆铜基板、扩散阻挡层和N/P热电偶对,所述N/P热电偶对与所述第一覆铜基板连接,所述第一覆铜基板为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所述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覆铜基板和第二层覆铜基板,所述第一层覆铜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一覆铜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N/P热电偶对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覆铜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外设置有第一隔离带,所述第一层覆铜基板与所述第二层覆铜基板通过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覆铜基板,所述第一覆铜基板与冲压壳连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包括依次层叠的导热缓冲层、第二覆铜基板、扩散阻挡层和n/p热电偶对,所述n/p热电偶对与所述第一覆铜基板连接,所述第一覆铜基板为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所述双层垂直互联陶瓷覆铜基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覆铜基板和第二层覆铜基板,所述第一层覆铜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一覆铜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n/p热电偶对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覆铜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外设置有第一隔离带,所述第一层覆铜基板与所述第二层覆铜基板通过通孔进行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覆铜基板包括第一陶瓷基板,所述第一陶瓷基板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覆铜表面包括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一铜层,所述第一铜层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铜层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隔离带分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封装热电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覆铜基板包括第二陶瓷基板,所述第二陶瓷基板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覆盖有第二铜层形成第二覆铜表面,所述第二覆铜表面上设置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覆铜表面通过第二分隔带分隔,所述第一铜层与所述第二铜层连接,热电材料通过温差产生的电流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表面流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恒杨永强李娟冯江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