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数字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552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8
本技术提供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数字隔离器,压控振荡器,包括:MOS管M1、MOS管M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感L1以及电感L2;MOS管M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MOS管M2的漏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MOS管M1的漏极,另一端连接MOS管M2的栅极;电容C2的一端连接MOS管M2的漏极,另一端连接MOS管M1的栅极;电感L1还与电源连接;电感L2和电感L1耦合连接;电感L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发射天线。本技术通过复用电感L1,做到减少一个电感器的使用,节省了可观的芯片面积,降低芯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振荡器,具体涉及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数字隔离器


技术介绍

1、数字隔离器是一种电气隔离状态下完成数字信号传输的器件,大量应用于工业网络环境,尤其是应用环境较为恶劣的场合。在系统中使用隔离器一方面可以消除由于地线回流引起的噪声;另一方面将人工操作的控制端口与可能存在高压危险环境的系统执行端相隔离,从而保护低压侧的器件(人)等免受高压危害。

2、现有技术中最新出现了采用天线耦合方式并结合ook调制模式来设计隔离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结构的数字隔离器,在发送端,信号在压控振荡器vco处与载波耦合成混波,通过天线发送到隔离物另一侧的接收端;接收端天线接收到混波后通过低噪声放大器lna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在解调模块demodulator将混波恢复成传输的信号,可以轻松实现数百mbps的传输速率。相较于传统光耦模式的隔离器,图1所示结构的隔离器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相较于传统容耦模式的隔离器,图1所示结构的隔离物厚度甚至可以厚达1~2厘米,在这个隔离距离下,隔离物两侧间的寄生电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受到共模瞬态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M1、MOS管M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感L1以及电感L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MOS管M1的栅极经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和电容R2与所述MOS管M2的栅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流源和MOS管M3;所述MOS管M3的源极接地,漏极和栅极分别连接至可变电流源的一端;所述可变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MOS管M3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m1、mos管m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感l1以及电感l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mos管m1的栅极经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和电容r2与所述mos管m2的栅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流源和mos管m3;所述mos管m3的源极接地,漏极和栅极分别连接至可变电流源的一端;所述可变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mos管m3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毫米波隔离器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阻r3和电阻r0;所述可变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0的一端以及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宋德强李作纬
申请(专利权)人:德氪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