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503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5
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及注塑模具,上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包括定位锁块及对位锁块。定位锁块开设有定位对接口,定位锁块固定安装于定模机构。对位锁块形成有对接凸部,对位锁块固定安装于动模机构,对接凸部的一侧外壁形成有第一耐磨面及第一导引斜面,对接凸部的另一侧外壁形成有第二耐磨面及第二导引斜面。对接凸部进入定位对接口时,使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二导引斜面,以及第一耐磨面与第二耐磨面分别同步滑动摩擦于定位对接口的内壁。上述的边锁结构通过在多个第一导滑油槽以及多个第二导滑油槽内填附的润滑剂,以有效降低了第一耐磨面及第二耐磨面分别与定位对接口的内壁滑动摩擦力,同时提高了对位锁块上对接凸部的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边锁是注塑模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用于前模与后模合模时的精密定位,同时在注塑模具的四个外侧面依次设置有一个边锁,以防止注塑模具在合模过程中发生错位并引发撞模的风险。

2、其中,尤其是在注塑生产诸如电子设备周边的塑胶外壳、底座、后盖、面板、按键或开关支架等等产品时,通常会在相应的注塑模具中设计有多处成型镶件,而为了确保在合模时该部分的成型镶件的成型端不会对模腔造成磕碰损坏,因此在模具合模时对边锁的精准定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的,边锁设计通常为凹凸结构配合,同时仅仅对边锁的凸端与凹端进行精密加工,以确保边锁的凸端与凹端具有较高的配合公差。

3、然而,随着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开模与合模,容易导致边锁的凸端与凹端发生较大磨损,从而使得边锁的定位精准度与耐磨性下降,如此也就难以保证注塑模具在合模时成型镶件的成型端不会对模腔造成磕碰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块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头孔及第一通孔,所述定位锁块还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二沉头孔及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锁块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三沉头孔及第三通孔,所述对位锁块还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四沉头孔及第四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一耐磨面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二耐磨面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块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头孔及第一通孔,所述定位锁块还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二沉头孔及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锁块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三沉头孔及第三通孔,所述对位锁块还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四沉头孔及第四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一耐磨面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二耐磨面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滑油槽包括多个第一球形凹槽及多个第一条形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球形凹槽之间设有相应的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以使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球形凹槽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的边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导滑油槽包括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洪彬何平周陆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